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北新涇街道的“日間照料中心”,安排得真周到! 世界新視野
      來源: 2023-06-06 18:17:55


      (相關資料圖)

      長者在家門口如何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在北新涇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日間照料中心,日托老人的日常是最佳印證,跟隨記者鏡頭去現場看看。

      北新涇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位于北漁路84號,緊鄰地鐵2號線北新涇站3號出口,地理位置優越,內部設置日間照料中心、長者照護中心、社區食堂、康養驛站等功能區域。其中,位于一層的日間照料中心,每個工作日上午8:00至下午17:00向老人提供日托服務。中心環境干凈整潔,伸縮式沙發、電動助起椅等為老設施一應俱全,每位日托老人都擁有專屬的個人物品柜,掛畫、合影照片、手作工藝品等將空間裝點得格外溫馨。完善的硬件條件外,日間照料中心的軟性服務更為周全。

      “還要豆漿嗎?當心燙哦,慢點喝......”記者在現場遇到了正在享用下午茶的老人們,社工細聲詢問老人需求。“考慮到部分老人有基礎疾病,我們在食品、飲品方面比較講究健康,像今天的豆漿就是當日現磨,沒有加糖的。”社工介紹。

      記者了解到,日托老人在中心的生活十分豐富,不僅有營養均衡的飲食,還有貼心的醫療服務及精彩的活動安排。每天8時左右,老人們陸續抵達,工作人員會先為老人測量體溫、血壓和血糖。隨后,大家一同進行手指操、健康操、唱歌娛樂等活動。11時許,老人開始用餐,每周更新的菜譜極大滿足了不同用餐者的口味。午休后的活動時間,主要圍繞保健康復、心理課堂、手工面點、文藝娛樂等主題開展,是老人們最期待的時光。

      日間照料中心配備多位社工和護工,協同康復師、心理咨詢師、中醫師等專業化力量,合力服務日托老人。朝夕相處之間,工作人員與長者已形同家人,長者家屬對日托服務贊不絕口。

      今年78歲的朱奶奶,患有基礎疾病和認知障礙,2019年加入了“大家庭”。據悉,朱奶奶女兒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國外定居,嘗試過接老人同住,但不同的環境和飲食讓老人頗為不適應。回到國內后探訪的護理機構也不太適合老人,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家門口的日間照料中心。多年來,老人家屬與工作人員通過手機保持緊密聯系,方便其時刻掌握老人狀況。今年5月,朱奶奶女兒從國外轉機20多個小時來到母親身邊,“沒想到4年下來,她的狀態還是蠻好的,很感謝這里的專業團隊。”她說道。

      無獨有偶,日間照料中心的其他老人也在此“重獲新生”,大家紛紛表示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都得到了滿足。今年83的邢奶奶家住新涇五村,自今年2月入住中心,為人熱情的她不僅結交了新朋友,而且會主動關心照顧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人,“這里的工作人員盡職盡責,我也想要出一份力。”邢奶奶說。

      自2018年9月對外開放以來,北新涇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已實現三大片區的服務全覆蓋,其日間照料中心已累計服務42位老人。借助東中西網格化片區化管理,街道正持續發力社區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位于東片區的申寧苑,以24小時長者照護和助餐食堂綜合為老服務為主;位于中片區的愛馨苑,以智慧康養型為特色;位于西片區的記憶苑,以認知障礙家庭支持為側重,三大養老服務機構科學布局、均衡發展。接下來,街道將著力完善社區“幸福養老”體系,進一步打通精準養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來源:上海長寧)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