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劑”話題余波震蕩至今,還未走出事件影響的海天味業再次陷入輿論風波。6月6日,“海天蠔油內疑發現生蠔”事件引發消費者熱議,也使海天的食品安全、添加劑等問題再次引起關注。海天味業官網客服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目前不能確定涉事產品為海天的產品,正常蠔油產品生產過程安全,消費者可以放心。事情真相究竟如何尚未可知,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但再次陷入輿論風波對于當下的海天味業來說并不是個好消息。
輿論風波再起
【資料圖】
6月5日晚間,“海天品牌回應蠔油內疑發現生蠔”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有消費者爆料稱從海天蠔油內發現疑似生蠔的不明異物,迅速引來網友熱議,也使海天的食品安全、添加劑等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6月6日,海天味業官網客服就此事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目前不能確定涉事產品為海天的產品,后續會調查處理。正常蠔油產品生產中都有過濾工藝,生產過程安全,消費者可以放心。海天官方旗艦店客服也表示此事已做記錄,會有反饋。
雖然官方客服給出回應,但網友依然議論紛紛。有網友認為,如果真是生蠔反倒說明蠔油材料真實,但出現在成品中即生產環節存在問題;也有網友表示,瓶口太小異物不易進入,更像是保存不當產生的霉菌;還有不少網友稱自己買的海天醬油也發現過蛆蟲等異物;甚至有網友戲稱,“海天里又出現不該添加的東西了”……
這個“又”指的是去年海天經歷的“添加劑”輿論風波。2022年9月,海天醬油被多位博主質疑為“科技與狠活”,海天產品被指配料表“雙標”。受食品添加劑風波影響,海天股價遭遇大跌。雖然海天味業當時連發三份聲明否認,但話題余波震蕩至今,海天仍未走出事件影響。
2022年年報顯示,海天去年營收256.1億元,同比微增2.42%;凈利潤為61.98億元,同比下降7.09%,為上市以來首次凈利潤負增長。風波持續影響至今年,2023年一季報中,海天營收同比下滑3.17%,凈利潤同比下滑6.2%。截至6月6日,海天總市值為2750億元,依舊未恢復至3000億元大關之上。
海天在年報中坦承,2022年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輿情沖擊”,并未把握好新媒介環境下與消費者和社會公眾溝通的機會,這次遭遇警醒公司瞄準革新著力點,增強企業的運營能力、風險防范能力與品牌對話能力。
此次“生蠔”事件被認為是再次考驗海天應對輿論風波的公關能力,該事件能挽回海天品牌形象,還是會使海天搖搖欲墜的口碑雪上加霜,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海天在產能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仍應該加強對生產工藝和流程的嚴格質量管理。此次事件異物如果是生蠔,可能對消費者健康的影響有限,但仍屬于企業在生產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業績增速放緩
在前不久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海天對2023年的業績定下了營業收入281.7億元、凈利潤68.2億元的經營目標,較2022年營收增加25.6億元、凈利潤增加6.2億元,增幅皆為10%。面對當下不斷放緩的業績增長情況,這一目標能否實現或許成為海天今年最大的考驗。
年報數據顯示,海天近五年來業績增速不斷放緩。2018-2022年,海天味業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6.8%、16.22%、15.13%、9.71%、2.42%;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3.6%、22.64%、19.61%、4.18%、-7.09%。
與此同時,調味品市場的格局也正在發生改變,而這對于業績放緩的海天味業難說是好消息。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在北京線下商超里,李錦記、太太樂、千禾等品牌的減鹽、零添加醬油早已與海天的零添加醬油并列擺滿了貨柜,中炬高新、加加食品、恒順醋業等調味品企業近來紛紛表示加速開發零添加產品,爭搶高端醬油市場。2022年,在海天業績大跌的同時,主打零添加醬油的千禾味業營收、凈利同比分別增長了26.55%、55.35%。
應對市場變化,為了提升業績,海天選擇大力發展多品類,挖掘新增長點。海天在年報中表示,將瞄準了大健康產業里的新增長極,推出應用發酵技術的特色預制菜產品、快手餐飲的復合調味料產品、有機及低糖低鹽類等健康導向調味品及油脂產品等。
2022年7月,海天新品發酵果蔬汁飲料胡蘿卜汁上線;今年初,海天推出了“油司令”系列大豆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等;5月,海天官方旗艦店推出了首款海天牌火鍋底料;海天預制菜產品也在逐步上線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調味品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海天業績增長到達一定的峰值之后,并沒有太多第二增長曲線。要改善自身業績情況,海天還需要很長時間去培育新增長點,需要從多品牌、多品類、多渠道、多場景、多消費人群的五多戰略去布局。雖然現在海天也有一些多品類的新布局,但對于未來整體的銷量還是存在壓力。
“海天的產品質量事故凸顯出質量內控體系存在很大的紕漏,整體運營也有問題。此次生蠔事件疊加以往的輿論問題,對海天在消費端的品牌形象也有影響。海天需要把質量內控體系作為未來工作的重心,否則會對企業將來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朱丹蓬表示。
沈萌也表示,調味品市場在經過前期的高速增長后,已經遇到瓶頸期,正倒逼海天通過研發創新、拓展新的增長點,否則增速放緩甚至停滯,不利于企業整體財務和發展的安全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