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速訊:樓市“小陽春”后降溫,因城施策再迎高潮,一線城市會松嗎?
      來源: 2023-06-07 02:04:24

      5月樓市延續降溫趨勢,不少二線城市開始新一輪因城施策,方向包括放松限購、公積金政策優化、購房補貼等。與此同時,市場對“小陽春”后“熄火”的一線城市政策調整預期不斷升溫,6日,一則關于放開一線城市限購的媒體文章引起廣泛討論。

      多個第三方平臺統計數據顯示,5月多數城市銷售面積環比延續下降態勢,企業推盤量也有明顯下降,供需兩端表現低迷。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對第一財經表示,經過前期積壓的需求釋放完成,市場購房需求動能減弱。而在一線城市,隨著二手房掛牌量持續增長,議價空間增大也會導致購房者觀望情緒加重。

      有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最樂觀的預期是需求端穩定,大幅度反彈概率較低。貝殼研究院則指出,對于當前房地產市場的波動,還需要更加中性、客觀分析,防止非理性預期的“自我實現”。從一線城市的政策空間來看,陳文靜認為,北京、上海的普宅認定標準仍有待進一步放松,前期已經試水的“一區一策”有望進一步推廣。


      【資料圖】

      “只快樂了45天”

      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1~4月全國商品房住宅銷售額增長達11.8%,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7%,增速連續兩個月為正。不過單看4月,這兩個數據較3月均出現較明顯下降,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金額分別為6715萬平方米、8373億元,同比增長8.1%和30.1%,但環比下跌48%和38%。

      從多個第三方平臺數據來看,5月樓市延續了“小陽春”后的降溫趨勢,其中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5月前三周重點50城新房成交面積較4月周均下降近兩成。

      多位中介人士向記者印證了上述趨勢,以北京為例,某大型中介機構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在2月達到近萬單高峰,3月以來逐漸回落,穩定在2月成交的半數水平。部分二三線城市也有此趨勢,有中介人士稱“只快樂了45天”。

      也是在這一背景下,各地樓市調整壓力有所增加,4月以來,部分核心一二線城市又開始密集優化樓市政策,方向仍然是前期“工具箱”中的放松限購、公積金政策優化、購房補貼等,但優惠力度較此前更大。

      比如,哈爾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于6月5日發布通知稱,將于6月10日起執行新的“商轉公”管理辦法,推出“先還后貸”“順位抵押”兩種“商轉公”申請方式;青島在本月初推出多項樓市新政,包括放松限售期限、對非限購區域首套房首付比例調降至20%等;蘇州自6月1日起,公積金賬戶余額可提取用于支付首付,且不影響公積金貸款額度,適用于新房、二手房;南京自6月1日起,多子女家庭(有兩個及以上未成年子女),首次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住房最高可貸額度可上浮20%,同時首套房人均面積認定標準有所放松;泉州針對新落戶人員給予購房補貼。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以來,已有百余城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近300次,其中1~4月房地產政策優化頻次穩定在60次左右,較去年高峰期有所降低,5月政策出臺頻次有所放緩,其中三四線城市政策出臺頻次明顯下降,核心城市繼續微調穩定市場預期的頻率更高。

      今年4月末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會議整體基調并沒有受一季度局部市場升溫干擾,預計短期內房地產政策將繼續保持寬松狀態。陳文靜認為,2022年以來政策密集出臺后,三四線城市行政限制性政策進一步放開的空間有限,二線城市成為政策出臺主力,力度也在既有政策基礎上不斷加大。5月以來,房地產市場活躍度進一步下降,預計短期內一二線核心城市樓市政策可能還會繼續優化。

      一線城市會松嗎

      從三四線城市到核心二線城市,幾輪優化政策出臺后,政策效果已有邊際減弱的趨勢。在樓市回暖不及預期的背景下,市場對一線城市政策放松的預期也不斷升溫。6月6日,有媒體發文稱,一線城市房地產限購應適時優化調整,引起廣泛討論。

      事實上,近期多個一線城市均有優化政策出臺,比如4月北京住建委宣布將房山作為多子女家庭和職住平衡家庭購房政策“一區一策”的試點區,隨后房山宣布將針對引進人才最高發放100萬元購房補貼;上海、廣州、深圳則宣布上調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去年上海臨港曾對非本市戶籍人才降低購房門檻。另外針對租房,廣州、北京陸續提高了公積金提取比例,前者租房提取限額從每人每月900元提高至1400元,北京則從每月1500元提升為每月2000元。

      不過,目前一線城市樓市新政主要為微調,陳文靜認為,各城市政策調整的整體力度較小,效果相對有限。

      綜合去年以來各地樓市新政,降低房貸利率,調整首付比例,優化公積金貸款利率與額度,給予購房補貼,放松限購、限售等“四限”政策,是主要方向。經過幾輪調整,房貸利率和“四限”政策在不同類型城市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二者也被視為效果最明顯的兩大調整方向。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5月百城首套房貸利率較上月繼續微降1BP,最新均值為4.0%,二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為4.91%,繼續與上月持平,且隨著符合政策條件的城市逐步下調首套房貸利率下限,城市調整頻率有所下降。但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首二套利率繼續維持不變,分別為4.6%、5.13%,其中首套利率較二線城市的3.98%依然較高,市場對縮小一二線城市首二套房貸利率差距的呼聲漸高。

      另外,從限購政策來看,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3年以來,已有杭州、南京、合肥、鄭州、沈陽、廈門、武漢、長沙、濟南等14個城市對限購政策進行了優化。對比之下,一線城市多處在試水階段。上述媒體文章指出,隨著我國“房住不炒”的房地產長效機制逐步建立,限購等這類房地產調整的行政手段應適時優化調整,直至退出,而代之以穩定的、制度化的長效機制。

      陳文靜認為,當前一線城市調控政策仍較為嚴格,若政策能跟進優化,有望向市場釋放更加積極的信號,起到穩預期、提信心的作用。從政策空間來看,北京、上海的普宅認定標準仍有待進一步放松,可適當降低非普宅的首付比例和稅費,降低合理購房需求的購房成本和購房門檻;同時,核心一二線城市限貸政策、限購政策仍有較大優化空間,“一區一策”原則有望推廣,建議結合生育政策,對多孩家庭給予多維度支持。

      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2022年12月,北京、上海新建住宅價格較2014年12月分別上漲約40%、59%,新房平均價格均超過4萬元/㎡,二手住宅平均價格均超6萬元/㎡。另據中指數據,去年北京四環至五環、五環至六環、六環外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總價均值分別為914萬元、610萬元、395萬元,上海內環內、內外環之間、外環外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總價均值分別達1726萬元、1165萬元、537萬元,均明顯高于普宅標準線。

      預期轉向也要理性

      樓市“小陽春”之后的持續回落,讓市場預期逐漸由謹慎樂觀再次轉向偏悲觀。對于“熄火”原因,陳文靜認為,經過前期積壓的需求釋放完成,市場購房需求動能減弱。而在一線城市,隨著二手房掛牌量持續增長,議價空間增大也會導致購房者觀望情緒加重。

      “買漲不買跌已經深入人心了,就算是剛需,自己住,房價如果住著住著一直跌,那也不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情。”這是一位來自三線城市的剛需購房者心聲,他也屬于觀望人群。有機構人士對記者直言,地產需求方面很難再有很大的反彈,當前最樂觀的預期是需求穩定下來。

      從記者接觸了解的多地中介反饋來看,一季度回落后,樓市每月成交的確“穩定”了下來,且相比去年的低基數明顯好轉。但當前市場的悲觀情緒來自多個方面,其中包括人口紅利過后的潛在購房需求轉弱、二手房掛牌量大增、房價下行等。

      不過貝殼研究院指出,對于當前房地產市場的波動,還需要更加中性、客觀分析,防止非理性預期的“自我實現”。

      首先,對于成交量波動較大,貝殼研究院認為,一季度成交量沖高有其特殊性,主要受積壓需求釋放影響,目前累計成交量同比依然維持正增長,而且重點50城客戶看房需求顯示潛在購房需求并不弱。

      其次,對于二手房掛牌量持續增加、部分業主降價賣房是否預示著房價大跌等問題,貝殼研究院指出,5月重點50城二手房掛牌房源價格調降比例只占整體掛牌量的30%~40%,處于正常水平,成交價/掛牌價之間折價率為90%,較1~4月沒有明顯回落,且好于2022年同期;截至5月底,重點50城二手房掛牌量同比增加17%,并未超過近年來月均水平,且其中“老破小”比例上升帶動掛牌均價下跌,從成交與掛牌同步性來看,掛牌增加的真正原因是換房,而非拋售。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