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視點!再不去看就來不及了 瀕臨消失的海洋美景們
      來源:揚子晚報 2023-06-09 01:46:44

      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海洋星球:潮流之變”,旨在告訴公眾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怎么才能直觀地感受到海洋的變化?我們可以從一組海洋美景說起。

      這些美景 可能會消失

      1


      (資料圖片)

      白化的大堡礁

      大堡礁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已經存在了千萬年,去美輪美奐的大堡礁潛水是很多人的夢想。

      但因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問題,大堡礁在過去20年里出現了多次嚴重的珊瑚白化危機。

      △珊瑚白化現象

      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礁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共生藻,最終將因失去營養供應而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多次提議將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行列,為了拯救大堡礁,澳大利益政府承諾將投入44億澳元用于保護大堡礁,包括改善水質和建立禁漁區等。

      2

      沉沒的雅加達

      只說雅加達大家可能一時反應不過來,但要說到“爪哇島”大家應該就清楚了吧?作為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就坐落于爪哇島的西北海岸。

      由于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雅加達近年來一直在加速下沉,目前,雅加達近40%的部分甚至已經處于海平面以下,部分地區甚至已經低于海面4米。

      迫于壓力,印尼政府已經通過法案,計劃斥巨資,最快于2024年開始實施遷都計劃。

      3

      “水下辦公”馬爾代夫

      作為平均海拔只有1.2米的島國,全球變暖引發的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水酸化帶來的珊瑚礁白化現象都給馬爾代夫帶來了嚴重的生存危機。

      按照目前全球的海平面上漲速度,馬爾代夫可能于60年內沉入海底。

      為了呼吁人們重視這一危機,馬爾代夫曾經主持召開了全球首個“水下內閣會議”,以呼吁人們采取行動保護環境。

      我們的海洋危在旦夕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海洋產生了地球上至少50%的氧氣;全球超過10億人口攝入的蛋白質也主要來源于海洋;預計到2030年,海洋產業將雇用4000萬人。盡管海洋對我們這么重要,如今它卻危在旦夕。

      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正在使地球升溫,擾亂天氣模式和洋流,改變海洋生態系統和生活在其中的物種。海洋生物多樣性正受到過度捕撈、過度開發和海洋酸化的威脅。超過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正以不可持續的水平被捕撈,我們正在用化學品、塑料和人類排泄物污染沿海水域。

      保護海洋環境,迫在眉睫。

      拯救海洋,還來得及

      為了拯救海洋,全世界已經行動了起來。去年在里斯本舉辦的聯合國海洋大會上,與會各方一致通過里斯本宣言,同意加大基于科學和創新的海洋行動力度,以應對當前的海洋緊急情況。聯合國計劃到2030年實現養護和管理30%的陸地以及海洋和沿海地區。

      而在中國,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已經累計修復了1500公里的海岸線和3萬公頃的濱海濕地。現如今,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美譽的紅樹林在我國的面積已達2.7萬公頃,比本世紀初增加了5000公頃。

      隨著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恢復,也為珍稀瀕危物種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近年來,布氏鯨和中華白海豚等珍稀瀕危物種也頻頻現身我國海域。

      而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回歸的海洋精靈,我國已堅持實施四大海域伏季休漁制度長達近30年。根據《漁業法》規定,我國對漁業生產實行“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并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 ”的方針。在該方針指導下,多年來我國水產品主要以人工養殖為主。

      在煙臺長島南隍城海域,我國已建成亞洲規模最大深遠海養殖漁場,在保障水產品供應的同時,避免了對野生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自2020年7月1日起,我國還在西南大西洋公海、印度洋北部公海等海域試行公海自主休漁制度,有效促進國際公海漁業資源科學養護和長期可持續利用。

      保護海洋 個人也可以出力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也同樣可以為保護海洋環境出一份力。

      1

      選擇對海洋友好的防曬霜

      很多防曬霜中的氧苯酮等物質對海洋生物有毒,據統計,每年有上萬噸防曬霜進入海中,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巨大的傷害。去海邊游玩時可以盡量選用注明了對海洋友好、不含氧苯酮的防曬霜。

      2

      拾起寵物的糞便

      寵物的糞便和海洋保護有關?聽起來很荒唐,但研究發現,貓狗糞便內包含很多對海洋生物有害的病菌,這些病菌進入城市排水系統后,最終會流入海洋,污染大海。

      3

      綠色出行 減少碳排放

      地球上的海洋,吸收了四分之一的人造二氧化碳,因為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世界上大部分海域的海水酸性在增加,水溫在升高,這將影響生活在其中的海洋生物。

      全球海洋日只是一個提醒

      愛海洋是365天的事

      讓我們一起

      呵護全人類的生命搖籃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