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冷涼蔬菜基地,工人們正在挑選成熟的“寧夏菜心”。 許新霞 攝
農產品“三品一標”是指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達標合格農產品。伴隨著“三品一標”品牌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近年來,它們已然成為安全優質農產品的主導品牌和代名詞。
【資料圖】
5月30日,2023年全國農產品“三品一標”培訓班在廣東省江門市舉辦。這既是一次培訓交流會,也是一次工作推進會。農產品“三品一標”工作今后要怎么干?如何進一步提升“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此次培訓班給出了最新的思考和答案。
帶動作用顯著,“三品一標”工作見成效
記者從培訓班上了解到,截至目前,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企業總數達3.2萬家,產品總數6.7萬個,與“十二五”末相比,分別增長了187%和168%,近三年年均增速保持在兩位數。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產品基地總數達到850個。名特優新農產品達到3420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
從環境保護來看,各地以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為引領,有力推動生產清潔化、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和產業模式生態化。研究表明,綠色食品生產模式與常規農業生產方式相比,化學氮肥施用量減少39%,化學農藥施用強度降低60%,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17.6%。
從消費角度來看,消費者對綠色食品品牌的知曉率達73.5%,忠誠度達60%,產品價格較普通農產品高出10%—30%,有力促進脫貧增收。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通過強化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強化品質評價及分等分級,強化產銷對接與銷售渠道建設,強化政策創設與支撐保障四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發揮好農產品“三品一標”在產品端的帶動作用。
推進生產基地建設,提升農產品品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典型的作用在于其示范性、引領性、開創性。在培訓班上,寧夏、黑龍江、江蘇和內蒙古四省(區)作為典型進行交流發言,為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工作持續添磚加瓦。
構建標準化生產體系對于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寧夏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團體標準體系建設,對標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規劃構建全產業鏈團體標準。“聚焦環境特色、品質特征等獨特指標,制定了《鹽池灘羊》《吳忠牛乳》《寧夏菜心》等一批團體標準,推進灘羊等產業精品化、標準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寧夏農業農村廳安監處一級調研員朱學鋒表示。
優質的生產基地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黑龍江省圍繞生產基地管理做足文章。通過采取基地準入制,禁止在土壤環境質量風險管控區域建立生產基地。“目前,省級層面共組織了兩次全省范圍的綠色食品基地環境質量檢測,布設采樣點位1.3萬個,全部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其中95.2%的點位屬于清潔等次,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張曉紅介紹。
無獨有偶,江蘇省同樣將打造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作為主抓手,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全程管控和動態管理。“圍繞組織管理、環境保護、生產管理、投入品管控、綠色技術推廣、產業化開發、監督管理七個方面開展基地建設,強化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依托‘蘇農云’平臺,實現數字化追溯管理。”江蘇省綠色食品辦公室農藝師曹愛兵說。
要問農產品好在哪?數據是最直觀的解釋。為了解鎖內蒙古農畜產品“營養好、聞著香、味道美”的奧秘,自2020年起,內蒙古農牧廳開拓性地開展了農畜產品品質評鑒工作。三年來,對生鮮乳、羊肉、馬鈴薯、大米、小米等5大類21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開展品質評鑒,產生檢測數據113252個,初步構建內蒙古優勢特色農畜產品營養品質特征數據庫和指標體系。“探索‘營養好’‘聞著香’‘味道美’的指標數據,用數據告訴公眾內蒙古農產品為啥好。”內蒙古農牧廳監管處副處長張夢光介紹。
關鍵領域有標可依,農產品質優價好
如何讓農產品產得出、產得優、賣得好?與會專家們給出了最新的探索與思考。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張志華提出:“要力爭通過3-5年努力,使綠色有機地標為主體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生產量、供給量、市場占比、綜合效益大幅提升。”
如何實現?張志華建議,要依照法律法規形成務實管用管長遠的工作規范,全面提升優質農產品發展活力;加快推進基地建設,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推行全程質量控制,不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總量和市場占比;強化跟蹤檢查和技術服務,確保產品質量;拓展農產品品質規格、營養功能評價、品牌培育、名優農產品認定,全方位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
“制定發布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總計約1.6萬項,可以說,標準化工作已具備良好基礎。”談及農產品“三品一標”的標準化,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所長錢永忠認為,在關鍵領域實現有標可依,將為推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目前已構建以產品為主線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提升基地按標生產能力,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打造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最終提升輻射帶動作用和綜合效益,探索出一條標準和產業深度融合的新路徑。”錢永忠說。
“當前工作中心要從抓認證產品數量轉向抓優質基地規模。”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標準處處長朱澤聞則從基地建設、品質提升、消費促進等方面對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工作要點進行詳細分解。“通過分類明確生產基地培育標準,從現有6萬多個認證產品中,按標準遴選出一批重點產品,納入培育目錄,進行跟蹤評估,從而摸清家底、整合資源,推進優質基地培育。”朱澤聞說。
如何用數字化賦能“三品一標”農產品?培訓班上,農業農村部大數據發展中心工程師楊唯詳細介紹了優質農產品發展監測評價系統的建設情況,“此系統的意義在于對上支撐優質農產品生產全流程管理,對下支撐優質農產品高效流通。通過采集基地名稱、基地類型、主要產品、基地規模、產品產量、產品產值等信息,實現‘一張圖’展示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監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