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825.8萬尾魚蝦放流伶仃洋海域,廣州南沙提速海洋牧場綠色發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23-07-03 20:50:54


      (相關資料圖)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陳夢璇 南沙報道

      7月3日,在南沙區天后路沙灘平臺的增殖放流點,黃鰭鯛(100萬尾)、花鱸(100萬尾)、鯔魚(100萬尾)、斑節對蝦(100萬尾)等約825.8萬尾各類水生生物被分批投往珠江出海口。它們將游向伶仃洋,進一步改善珠江口水域生態環境、優化和增殖漁業資源,讓千家萬戶在來年開漁期更好地品鮮南沙。

      本次活動由省農業農村廳、市農業農村局、南沙區人民政府指導,廣州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粵海(番禺)石油化工儲運開發有限公司、廣東漢漁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慶營,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李仲鎧,南沙區政府副區長劉小潼,廣州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瑞雄以及活動主辦方、承辦方,群眾、志愿者、學生代表、漁業企業代表等近200人參與放流活動。

      南沙區有關負責人在活動中介紹,南沙海洋和水產資源豐富,全區海域面積337.895平方千米,海岸線182千米,海島11個,河涌302條。區域內河網密布,河道縱橫交錯,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水產養殖面積約10萬畝,2022年漁業總產量16.51萬噸,總產值53.4億元,規模、產量和產值均位居全市第一。

      自2006年開始,南沙區已連續17年組織舉辦公益性增殖放流與涉漁工程生態補償性增殖放流活動,共舉辦增殖放流活動27次,放流規模和社會影響不斷擴大,累計放流各類水生生物6500多萬尾,有效地改善珠江河口漁業資源的種群結構,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項目位于南沙區小虎島,是廣東省、廣州市“十三五”和“十四五”能源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以及省、市兩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重點項目,也是廣州市攻城拔寨作戰圖的重點建設項目。當前,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項目一期已經基本完工。在項目建設的同時,南沙配套實施增殖放流等修復措施,正是踐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落實《南沙方案》的具體舉措,也是推動現代化海洋牧場綠色發展的重要體現。

      一周前,在廣州市南沙區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之海洋牧場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南沙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青峰介紹,南沙結合自身實際,堅持創新驅動,深入實施“1+2+2+7”戰略——“1”是指以建設華南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總體發展目標;“2+2”是指打造現代海洋牧場裝備技術研發制造示范基地、深藍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產業基地、全省海洋牧場供應鏈綜合服務中心和海洋牧場區域國際合作交流中心;“7”是指在海洋牧場裝備設計、裝備制造、融資租賃、種業、水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和交易、文旅七個賽道上發力。

      此外,南沙正從建立產業聯盟,打造海洋牧場種業產業集聚區,打造海工裝備高端制造基地,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四方面著手建設藍色糧倉,打造海洋牧場產業集聚區。

      在增殖放流、建設藍色糧倉的同時,南沙嚴格落實珠江禁漁期制度,現有在冊海洋漁船共278艘,實際應休漁船268艘已全部落實珠江內陸水域禁漁與南海伏季休漁制度休漁。今年3月,南沙集中銷毀涉漁“三無”船舶,有效打擊了違法捕撈行為,保護了轄區海洋漁業資源。

      【通訊員】伍潔麗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