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3日,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錫劇藝術表演人才培訓”在江南大學開班。由江大資深教授、全國知名戲劇理論研究學者以及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組成的導師團隊,將為來自無錫市錫劇院、宜興市錫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等專業院團的25名錫劇演員,進行為期68天的集中培訓,全面提升錫劇藝術表演人才的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
錫劇是江蘇主要地方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無錫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樣式,被譽為“太湖一枝梅”。但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藝術形態進入我們的生活,跟其他劇種一樣,昔日流光溢彩的錫劇也面臨著劇團體制機制不暢、人才斷層、新創優秀劇目不多等發展困境。為此,近年來,我市出臺了《錫劇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啟用了錫劇藝術中心,建起了錫劇特色小劇場。強化“硬件”,更要提升“軟件”。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介紹,該項目由江大負責實施,該校人文學院王芳教授領銜,邀請到了一線名師學者講學授課,課程內容豐富,培訓形式多樣,將有力推動錫劇人才隊伍建設。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藝術資源,努力建立錫劇藝術的地位,助力錫劇藝術可持續發展是此次人才培訓的價值追求。無錫市錫劇院負責人蔡瑜告訴記者,錫劇專業能在大學開班十分難得,這次,該院有11名青年演員入選,平日里,錫劇院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多是通過臺前幕后,她也希望大家抓住這次進高校學習的機會,進一步提升文化理論素養。“看了課表,有不少戲曲理論、江南文化的課程,十分期待。”無錫市錫劇院演員、學員代表朱曉琳表示。今年38歲的惠海峰時隔20年再次走進校園激動不已。“長期以來,我們都是在言傳身教的模式下學習,這次培訓將是一次突破。”惠海峰希望通過在江大全面、系統的學習,對錫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在舞臺上有更深刻的表達。
本次人才培養分為在校學習理論、回劇院創作結業作品、匯報演出三個階段,期間,將通過“與大師面對面”“大師一對N”的技能實訓,從聲、形、演三個角度,讓學員有全方位的提升。王芳表示。(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