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金曉利/文 視頻/徐翯浩
正道中環百貨要關門了?日前,鄭州人朋友圈流傳的一條“關于商場休店”的信息,落款為河南正道中環百貨有有限公司,一時間引發熱議。
7月3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位于金水路花園路59號的正道中環百貨商場,對休店信息進行確認,經證實,該商場將于7月31日正式閉店,此時距離休店不足1月。
(資料圖片)
實探:7月31日正式閉店,商場冷清
從正道中環百貨的東大門進入,在商場入門口記者并未發現朋友圈流傳的閉店公告。
走進商場內部,大大的懸掛條幅上面寫著——家門口的奧特萊斯,十分醒目。
記者注意到所有品牌正在忙著出清甩貨,到處貼著“商場閉店,清倉甩貨”、“低至1折”、“撤柜清倉,大處理”“全場低至50元”等促銷牌。
按理來說,將近中午,商場人氣應該正旺,而這里卻十分冷清。記者從1層逛到5層,將近2個小時的時間,看到顧客不足20人,各個商家僅有一個銷售人員。
在二樓一家女裝店,記者看到兩位60歲左右的女士正在試衣服,其中一位女士表示,她們就是這附近的居民,聽說商場即將閉店來逛一逛,看能不能淘到一些好貨,不過逛了1個多小時了,并沒有買到心意的衣服。
“馬上就要撤柜了,店鋪的衣服都是最低折扣,有的還是賠錢處理,買到就是賺到。”三樓一家經營中老年服飾的店鋪有3個女士和一個孩子正在挑選衣服,這是記者觀察到聚集消費者最多的商家。
盡管距離閉店時間還有4周時間,有的商家正在打包庫存,默默為撤場做準備。有的專柜已經撤離。特別是5樓的兒童家居館,僅有一家兒童運動館和2家品牌童裝店在營業,其他商鋪內空空的貨架、殘留的打包紙箱,凌亂擺放,更有鋪位已經上鎖。
記者向商場管理人員詢問閉店信息,其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沒有通知,一切聽從公司安排。
記者撥打其招商電話,語音提示已經欠費停機。其商場認證的微信公眾號“正道中環百貨”最后一則信息發布日期是今年五月二十二日。
“前不久我們看到了公告,通知我們也是31月閉店。”一位商家說。
探因:付不起租金或是最直接原因?
市中心黃金地段的老牌百貨,為什么說關就關,如此突然?
根據朋友圈流傳的公告顯示,因商場物業租賃合同到期,合資合作的企業到期休店。
然而記者了解到,引發正道中環百貨閉店的最直接原因,可能是付不起租金所致。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整個商場都是租用的,公司資金鏈出現了問題,更別提付租金了,所以不得不閉店。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河南正道中環百貨有限公司共有101條符合條件的自身風險信息,自2022年1月23日至2023年3月17日,共計27條限制消費令,多次被金水區人民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該公司也曾因買賣臺同糾紛,租賃合同糾紛,合同糾紛,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勞動爭議,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委托合同糾紛等其他案由被起訴。
“商場欠1萬多元店鋪押金,至今還未退還。”4樓一家主營家紡商家告訴記者。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表示,商場閉店主要有兩種行為。第一,主動行為。商場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改變經營策略或者運營模式來適應市場變化,涅槃重生,實現利潤最大化。第二,被動行為。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新型購物中心不斷優化業態以及疫情的影響給傳統商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商場經營困難,不得不閉店,為的就是最大程度降本增效。
付不起租金,或者是管理問題,亦或是戰略調整還是其他原因導致閉店,記者暫未聯系上正道中環百貨負責人,可以關注后續報道。
落幕:匯聚一代老鄭州記憶
作為一家整整陪伴了鄭州20年的百貨,正道中環百貨首次進入鄭州的消費視野是在2004年,是一家以時尚百貨為主營業態,同時兼營超市的大型零售商業公司,其開業拉開了為花園路商圈擴張的序幕。
“商場剛開業那會新鮮的很,2004年我還是這里的一名化妝品銷售人員,一到下午6點商場里開啟了進人模式,各個柜臺都是人擠人,熱鬧的很。”2004年至2006年期間王女士在正道中環百貨工作。
2008年,丹尼斯百貨花園路店和大商新瑪特國貿店開業;2010年新田360廣場國貿店開業,打破了以正道花園百貨、正道中環百貨為主的傳統百貨商業模式,也將花園路商圈帶到一個新高度。
而后,正弘城、建業凱旋、金水萬達前后相繼開業,至此,南起紫荊山百貨,北至北環,連成一片,花園路沿線的商業體量達到百萬級別。
如今花園路商圈簇擁著正弘城、新田360廣場、建業凱旋廣場等購物中心,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副中心級商圈,而作為花園路商圈的一早期的代表商場——正道中環百貨在鄭州商業變局中失去了話語權。
“雖然這幾年來這里逛的比較少,但是聽說要閉店還是有些不舍,以前經常帶孩子來這里玩。”李女士是附近的一位居民,聽說閉店,專門跑來逛一逛。
雖然一個商場的開與關,代表著一個商業時代的結束,但或許這也是一個城市商業正在向著更高層次蝶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