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贛州一直情有所鐘。
那年暑假,我還在讀小學,跟著父親坐上裝滿一車廂西瓜的農用車,一路顛簸來到160多公里外的贛州城賣西瓜。我和父親在貢江邊的涌金門過道露宿了一個晚上。第二天,父親在城墻下守著瓜攤,頂著毒辣辣的太陽忙活著。到正午行人稀少、生意冷淡時,父親給我講從前的故事。父親是個“老贛州”,年輕時在贛州一帶“走青山”,也就是伐木。我沒有見過,但常常在腦海中想象父親在贛江上撐船運輸木頭的樣子。
【資料圖】
古人詩云:“八境臺前春水生,涌金門外萬舟橫。”八境臺是贛州古城墻上的“觀景臺”之一,登臨其上,城貌盡收眼底,江河交匯,白帆點點,美不勝收。涌金門則是古贛州水路主碼頭,為宋代重要城門。過去,章江、貢江、贛江三條江河水運繁忙,商賈云集,把這座城攪得熱鬧紅火。因那時年齡小,我對父親講述的“贛州故事”沒當回事,但下意識記住了八境臺和涌金門,記住了贛州。
后來,我參加工作,來贛州的次數就多了,開會,采訪,走親訪友……漸漸地,我對贛州愈發親近。上世紀90年代初,贛南日報社把我從寧都小城“借走”,我在贛州工作了一年,與這座心心念念的城市朝夕相處,對它有了更多認識。
閑暇之余,我常走上熙攘的街頭、幽深的古巷,感受贛州的氣韻。宋城墻、八境臺、郁孤臺、文清路、紅旗大道、灶兒巷、標準鐘臺是我常去常游之處,它們漸成贛州“地標”。城墻下的“文清路”,一直是贛州城最繁華的商業區,它是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之一。走進街邊的店鋪,商品琳瑯滿目,擠擠挨挨。
這期間,正是我“男大當婚”的時候,我在電話亭與未婚妻通話商量,結婚用的家電就到贛州來買。未婚妻一頭霧水,問為何舍近求遠?我說,贛州商品好,貨真價實,人家是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的示范街哩!購物那天,服務員聽說我特地從老遠的寧都來買家電,也很感動。我買好彩電后,她幫我叫來三輪車,免費送我到車站,讓我真切感受到示范街的實誠。
贛州是一片被山水環抱的沃土,處處氤氳著客家味,“聽”客家、“看”客家就要到贛州來。一次,我在報社編輯一篇稿件,寫的是贛州宋城的歷史。編好稿件后,我立刻叫了一輛出租車,細游贛州宋城。那是在唐末,有一個叫盧光稠的人擔任刺史,在贛州主政26年,將前人所建的土城,由一平方公里擴建到三平方公里,奠定了贛州古城的框架。到宋代,古城六街的空間布置基本完成。贛州城墻現存規模很大,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北宋磚墻之一。城墻宛如游龍舞動,7米多高的墻體,從東門至西門依江蜿蜒了3.6公里,垛墻、炮城、馬面、城門看過去猶如長城般雄偉,折射出當地人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曾登上城墻,站在郁孤臺頂,眺望遠方,感慨萬千。一縷陽光穿越歷史的塵土,細水繾綣,城墻上的八境臺、郁孤臺美輪美奐,贛州生發出的故事婉轉不絕。
時光荏苒,新時代新征程,贛州的發展如火如荼,我有幸在贛州定居并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員,對這座城新添更多情感,每時每刻都在關注它的呼吸、它的蝶變。贛州國際陸港獲批全國內陸第八個永久對外開放口岸,一批大企業紛紛落戶這座活力之城。贛州正加速成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等一項項榮譽收入囊中,贛州城市影響力、美譽度顯著提升。
“五一”那天,我約了昔日在報社的老同事,叫了一輛出租車,從宋城墻涌金門出發,沿著客家高架路,在整個中心城區來了一個懷舊之旅。城中有水,水中有城。贛州新老城區互聯互通,快速路、跨江大橋、過江隧道彰顯出這座城的匠心與氣魄。夜幕降臨,絢麗多彩的霓虹燈倒映在貢江、章江匯合的滔滔贛水里,浩渺而壯觀。我陶醉在夜色里,細細品味著贛州之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2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