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費用化還是資本化? 半年報中研發投入選擇題
      來源:證券時報網 2023-08-09 09:41:11
      圖蟲創意/供圖 彭春霞/制圖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全面注冊制鋪開激活了創新型企業赴A通道,同時越來越多公司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目標高懸,A股“含科量”持續抬升。映射到會計處理細節,研發投入的費用化還是資本化,成為不少公司財報中需要作答的選擇題。


      (資料圖片)

      從正在步入高峰季的半年報披露來看,上市公司的處理方式出現分化。以貴州茅臺和多家醫藥企業為代表,多數公司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明顯抬升;相當比例的傳統重資產企業雖然近些年也在推進創新,但研發支出資本化方面相對緩慢。

      費用化與資本化,是高研發企業會計處理中的重要平衡木。無論從對上市公司披露的監管函件來看,還是從相關企業闖關IPO來看,對這一細節問題的合理處理,越來越成為監管關注的重要方面。

      在多數被訪者看來,不少A股公司正在進入研發投入資本化的窗口期。有些企業負責人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特定約束條件下,期待對企業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口子能夠進一步放寬。

      費用化與資本化

      貴州茅臺上半年近360億元的凈利潤規模再增20%,體現出穩中有進的白馬特征。拆解這份半年報,資本化研發支出的大幅增加也是重要異動項。

      貴州茅臺此前多年財報中并沒有資本化研發支出列項,2022年半年報新增了資本研發支出,當時名列數額7039萬元;去年年報中,公司新列資本化研發投入,總額為1.9億元,絕對值大幅攀升,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升到34%。今年半年報,在資本化研發支出增加的推動下,貴州茅臺開發支出已經增至2.7億元。

      北方地區注冊會計師郭朝棟(化名)認為,貴州茅臺科研經費支出與營收比例不相稱問題一度被市場所關注,從這份財報來看,作為傳統企業的茅臺也在發力研發創新。背后指向可能是工藝改進,也可能與i茅臺、元宇宙游戲等創新點相關。

      資本化記入資產負債表,逐步攤銷;費用化記入利潤表,直接反映在當年度利潤中。對于年收入超過千億元的貴州茅臺來說,兩種財務處理方式對利潤總額影響都不大。但對于凈利潤規模較小的公司來說,則是另一番光景。

      科創板疫苗公司金迪克8月2日披露半年報,1539萬元的研發投入合計總額同比下降37%。費用化研發投入大降65%,超894萬元的資本化研發投入則增長超過43%,并帶動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提高32個百分點。

      金迪克上半年研發投入驟降,在于四價流感疫苗預灌封注射器項目于2022年四季度研發完成,這個項目在最新報告期已經不再發生研發費用。對于研發投入資本化的比重大幅變動,公司給出的解釋是,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 細胞)項目研發活動并持續進行投入,該項目正在進行生產注冊申請階段。

      這幾年或成為不少創新型醫藥公司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抬升的時間窗口。廣生堂2015年IPO上市后,開啟了向創新藥企轉型之旅,多個創新藥陸續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今年上半年,公司對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相關會計處理進行了重新審視和評估,并對內部研發費用核算辦法進行了修訂。

      以中藥資本化時間點為例,此前,中藥一類至六類進入Ⅲ期臨床至取得生產批件之間的費用可以資本化,七類至九類獲得臨床批件至取得生產批件之間的費用也可以資本化。變更后,中藥創新藥等進入Ⅲ期臨床至取得生產批件之間的費用資本化,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等則獲得臨床批件至取得生產批件之間的費用就可以資本化處理。

      與創新型企業相比,不少傳統重資產企業近些年也在推進研發創新,但在資本化方面緩慢得多。

      以煤炭采掘為例,昊華能源、淮北礦業等公司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均在3%及以上,而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均為0%。對此,冀中能源方面表示,研發項目多為采、掘、開等煤炭開采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雖然部分取得了專利許可,但研發項目只是一種新技術、新工藝,尚未形成產品,不滿足資本化條件。

      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提升,將對不少指標帶來影響。例如,上半年貴州茅臺賬上持有現金705億元。過去資金用途主要包括擴產能和分紅等方面。郭朝棟認為,未來研發支出也可能成為消化通道。

      對利潤表壓力也有較大影響。以醫藥行業為例,近年來醫保談判、醫療反腐等因素影響了部分公司的利潤端水平,在合規前提下,業內認為或會推動醫藥公司研發支出在費用化或資本化之間,作出新權衡。此前,已有頭部CXO藥企通過研發投入的費用化轉資本化處理,實現了業績的平穩滑行。

      醫藥之外,還有更多行業關注點。郭朝棟舉例說,以AI類公司為例,上半年一些公司啟動大模型研發,這是一項燒錢業務。而包括三六零、昆侖萬維等公司近些年凈利潤已經步入下行通道,它們的研發投入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將在日后披露的財報中有所體現。

      部分企業呼吁放寬

      部分企業對于研發投入的會計處理方式有新訴求。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認為,有必要適時提高會計準則對研發投資的包容度。他的設想是,在企業研發項目成功上市取得收入以后,按收入進度比例分攤成本費用,保證分攤之后創新產品增加創收利潤,以釋放企業創新活力。“這樣就能做到在研發期不減利潤、投產期增加利潤,企業自然就愿意為技術創新投資。”

      奇安信連續多年重金投入網絡安全研發,此前面臨連虧難題。在齊向東看來,大中型企業在攻堅創新中,研發指向的是未來收益,但對眼下企業利潤影響過大,有時會受股東反對。

      這種訴求也在其他高研發投入公司中有所體現。有創新藥公司董秘對記者介紹,上市前面臨持續、大額的研發費用,上市后又要面臨利潤表平穩增長的考量,須在利潤增速和研發投入之間作出權衡。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研發費用過早資產化,容易被鉆空子。郭朝棟舉例說,業績相對不好的公司希望把研發投入資本化處理的動力更大,最后卻可能一次性計提費用爆雷。

      按照齊向東的設想,創新企業研發支出資本化可以附帶綁定條件。他舉例說,在鉆探行業,只要是省級以上政府確定的“卡脖子”項目,研發費用就可以資本化,讓企業在研發當年和研發過程期間,不影響利潤,研發成功后在壽命年限內,在毛利潤中扣減攤銷項目成本。這樣,既可以實現項目在研發期不減少當期利潤,又能在投產期增加利潤,支持經營層攻克難題。

      前述董秘也表示,滿足一定約束條件之后,或可以做出一些傾向于創新型企業的平衡。“這些約束條件包括政府認定、嚴格立項、標準制定等,但這可能也會抬高企業的申報成本和信披成本。”

      對此,郭朝棟認為,“創新型企業原本就面臨長期投入壓力,上市之后又面臨盈利表現壓力,對兩者平衡關系的把握動力和能力,比傳統型企業要強。”

      謹防濫用

      隨著A股科技創新型企業數量增多,研發投入費用化還是資本化的話題,被更多公司所關注。雖然相關規則已有明確,但是在落地中依然面臨一些難點。

      “難點之一在于,研發能否帶來收益具有不確定性,有些甚至永遠不能轉化成生產利潤,因此難以量化。難點之二在于,個別公司借助這種復雜性鉆空子,畢竟從當期費用轉為無形資產,既可以多計利潤,也可以增加資產,還可以穩定經營活動現金流。”郭朝棟表示。

      樂視網可以算作一個典型。公司曾在多年高比例研發費用資本化處理,將管理費用從利潤表挪到資產負債表的無形資產,后來在后續年份計提了大額減值損失,進而多年連虧。

      監管對于研發支出處理方式高度關注。這一方面表現在監管問詢,另一方面也體現在IPO環節。

      今年5月,新寧物流收到深交所年報問詢函,其中要點之一,就是要求說明研發投入大幅下滑的原因、影響,并結合多項具體情況,說明報告期內研發支出資本化率較高的合理性,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標準和依據與往年是否保持一致,是否存在利用研發支出資本化調節利潤的情形。

      創遠信科等公司IPO過程中,也被關注到對于自研項目以及承接國家、地方科研項目分別采取不同的財務處理方式的問題,被要求說明自研項目對應支出采用費用化處理,承接外部科研項目資本化處理的合理性。

      有接近監管的人士對記者透露,IPO注冊對研發費用真實性問題越來越關注,會分析各類勾稽關系的合理性,避免發生“湊研發”。比如,個別企業可能會部分其他費用或營業成本調整至研發費用,這雖然對營業利潤無影響,但因為虛增的研發費用不能加計扣除,往往會帶來凈利潤的失真。

      前述董秘表示,資本化與費用化,有時會給公司一定回旋空間,這種影響甚至會傳導到投資者端。“比如,我們接觸到一些頭部機構,他們的標準已經變成重股息而非利潤,這可以視為一種看重既得利益、而非預期利益的微變化。”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