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重慶市南岸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組織“三葉草”工作室開放日活動,并為多名專家和志愿者們頒發“三葉草”工作室智庫團隊成員聘書。
“科技+藝術” 戒毒新方式
當天上午,記者走進南岸所心理矯治中心VR毒癮評估功能室看到,強制隔離戒毒人員正坐在電腦前,頭戴VR眼鏡,接受戒毒治療。
(資料圖片)
“這是科技戒毒的一種方式。”重慶市南岸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心理矯治中心副主任鄭玲介紹,VR毒癮評估系統通過智能語音、虛擬仿真、三維模擬等技術,讓參與者親身體驗毒品對個人和社會的危害,通過自我代入感,深刻了解毒品的危害,從而對毒品產生厭惡,抵制毒品。
同時,戒毒人員通過虛擬現實模擬場景的體驗,形成心率、皮膚電導、腦電數據的采集,生成數據反饋和評估報告,還能形成心理干預治療方案。
“然后,再通過我們的VR矯治系統來進行科學合理的心理技術干預,幫助戒毒人員增強戒毒信心,降低心癮復發率,實現智慧戒毒的科學效果。”鄭玲說。
“我們開始一個游戲,用彩色筆畫出一副自己自畫像,可以是抽象畫,不講究形式……”記者隨后在隔壁藝術治療室看到,戒毒人員圍坐在一起,拿著彩色筆在白紙上繪畫。
鄭玲告訴記者,這種藝術治療方式能讓戒毒人員在安靜的環境中,通過藝術手段療愈心靈,激發美好情懷,并在這一過程中認知自我,接納自我,改變自我,最終達到自我成長的目的。
據了解,近年來,南岸所心理矯治中心已擁有包括VR毒癮評估矯治功能室、藝術治療室、團體輔導室等10個功能室,組織場景沉浸體驗、主觀量表反復測試,配合認知康復訓練,推動心理矯治軟硬件工作提檔升級,做到心理測試率100%,心理訪談率100%;團體輔導率100%,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率100%,逐漸在全所形成關“心”、育“心”文化。
260余名心理互助員 已幫助6000多名戒毒人員
當天,來自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重慶市江北區愛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業心理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多名專家和志愿者們被聘為“三葉草”工作室智庫團隊成員。
據介紹,女性戒毒人員有其獨有的心理特征——敏感、脆弱、多疑、自卑等,她們需要得到家庭和社會更多的關懷和幫助。
今年6月,“三葉草”心理矯治工作室正式成立,全面負責南岸所戒毒人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矯治工作,希望把三葉草代表的“希望”“健康”和“幸福”三層含義傳遞給戒毒人員,讓她們在矯治生活中持續學習,不斷成長。
“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后,最關鍵的就是幫助他們守住‘最后一公里’,不能讓他們復吸。”江北區愛心社會服務中心主任韓永泉是此次受聘的“三葉草”工作室智庫團隊成員之一,他希望可以把社區康復和戒毒所康復結合起來,讓戒毒人員出所后,盡快回歸社會。
“今后,特聘智庫專家團隊、場所專業心理矯治師、志愿者三支隊伍將攜手共建‘三葉草’工作室。”鄭玲說,同時,通過“戒毒人員心理互助員項目”與“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心理幫扶計劃”兩個工程 ,形成場所三級心理矯治網格,鋪設出回歸心理幫扶、社戒社康心理幫扶和社會愛心幫扶三條心理幫扶之路。
據悉,近年來,南岸所已經培養了260余名合格的心理互助員,幫助了6000多名強制隔離戒毒人員,通過電話和實地回訪解戒人員1300余人次。
南岸所所長陳一峰表示,希望以“三葉草工作室開放日”活動為橋梁,通過面對面交流和零距離接觸,讓社會各界了解戒毒工作、幫助戒毒群體,打通面向所內戒毒人員,輻射所外解除戒毒和社戒社康人員“雙線并行”的幫扶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