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像一幅流動的水墨畫,緩緩下沉的墨汁,讓人在品嘗的同時感受到江南韻味。”這家咖啡館的主理人張舒磊分享道,他曾花費一個多月時間反復試驗,“墨水”的原材料從墨魚汁換到竹炭粉,只為調制出既有水墨畫外觀又不失咖啡本味的飲品。
張舒磊在店內制作咖啡。南潯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張舒磊看來,咖啡的魅力在于其多樣性,“我想做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既有咖啡的醇厚,也有國風的韻味。”
那么,如何為創意咖啡增添文化底蘊?作為中國湖筆文化發祥地,善璉鎮擁有“湖筆制作技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天獨厚的優勢給了張舒磊靈感。
帶著對江南慢生活的向往,他將地方文化與舶來咖啡藝術相結合,創作出了“水墨江南”咖啡。
不同于單純依賴環境取勝的鄉村咖啡,“水墨江南”另辟蹊徑,將咖啡體驗升華至文化共鳴的層面。自5月份推出以來,已經售出數百杯,成為善璉乃至湖州的一張文化名片。
創意水墨咖啡與湖筆相互映襯。南潯區委宣傳部供圖
眼下,依托鄉村獨特的資源稟賦,各地“咖啡+”口味不斷更新。
“咖啡+出片”,浙江安吉礦坑咖啡成網紅打卡地,2024年清明假期單日出杯量超8000杯;“咖啡+懷舊”,浙江海鹽谷倉咖啡保留老糧倉特色,吸引年輕人涌入;“咖啡+騎行”,騎士咖啡開在村頭路邊,化身浙江“最美公路”之一翁金線上的“加油站”。
在善鏈,水墨咖啡“出圈”亦非偶然。近年來,該地采用“旅游+青少年研學拓展”模式,建設了湖筆小鎮研學營地等文旅項目,舉辦了多屆“湖筆文化節”,形成以湖筆文化體驗、國學文化研修及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創新型文化旅游小鎮。
“我們要積極探索多元業態植入和運營管理創新,實現研學旅游資源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形成‘人流效應’‘經濟效益’。”善璉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水墨江南”結合本土文化打造“咖啡+”的新型宣傳模式,為鄉村咖啡業態開辟了文旅融合新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