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安徽桐城禮讓風 六尺巷中見天地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4-10-19 19:17:33
      中新社合肥10月19日電 題:安徽桐城禮讓風 六尺巷中見天地

      作者 張俊 傅天騁

      在安徽省桐城市的市中心,有一條長約百米的巷道,叫做“六尺巷”。這條巷子并不寬敞,卻因為一段跨越三百年的“禮讓”故事而遠近聞名。

      走進六尺巷,巷子長約100米、寬度僅2米,巷子盡頭立著一座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據《桐城縣志略》等史書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桐城的家人,與鄰居吳家發(fā)生宅基糾紛。

      張家人給張英寫信求助,張英收信后回詩一首:“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的一封家書,以詩的形式傳達了禮讓的精神,吳家人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最終兩家各退三尺,形成了這條寬六尺的巷道。

      10月18日,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近景。中新社記者 張俊 攝

      六尺巷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中華文化中“相互禮讓、以和為貴”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桐城市人民法院據此創(chuàng)新推出了“六尺巷調解法”,通過“聽、辨、勸、借、讓、和”六步調解矛盾,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

      “之前兩戶居民之間因修造屋前的臺階產生矛盾,后來在我們社區(qū)工作人員運用六尺巷調解法進行調解后,兩家發(fā)揚互相禮讓、以和為貴的精神,愿意讓兩節(jié)臺階,最后成功化解矛盾。”桐城市文昌街道公園社區(qū)黨總支副書記范蕾介紹道。

      如今,行走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六尺巷”的影子。馬路標牌上寫著“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社區(qū)樓宇里懸掛著“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詩句。這些文化符號不僅彰顯了桐城市的獨特魅力,更成為引導市民謙和禮讓、和諧共處的精神標識。

      10月18日,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景區(qū)石刻張英所題詩句。中新社記者 張俊 攝

      六尺巷不僅見證了鄰里之間的謙和禮讓,更承載著桐城派文人墨客的才情與風骨。桐城派作為清代文壇的璀璨明珠,以其嚴謹的文風、深厚的學養(yǎng)和獨特的文學成就,影響了無數文人學子。桐城派文人筆下流淌出的清新雅致、質樸自然的文字之美,以及“義理、考據、辭章”并重的治學精神,如今依然在桐城這片土地上代代傳承和發(fā)揚。

      “作為桐城的文化工作者,我們將進一步深入挖掘六尺巷蘊含的豐富內涵,加強桐城歷史文化街區(qū)、桐城派文化遺存和名人故居的有效保護利用,培育旅游新業(yè)態(tài),增加游客的體驗感、獲得感,促進文旅融合,讓文物活起來,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桐城市博物館館長葉鑫說道。(完)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lián)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chuàng),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fā)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lián)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