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是除夕,吳秉益受朋友邵偉榮邀請,到其游埠家中吃年夜飯,品味蘭溪當地的特色美食,感受春節傳統文化的魅力。
吳秉益給家中貼上“福”字。徐填供圖
“我喜歡在蘭溪游埠過年,因為游埠有相當濃的節日氛圍。特別是年后老街上游客絡繹不絕,舞龍、舞獅、水上婚禮等活動相繼而來,非常喜慶熱鬧。”吳秉益說。
作為中國近代攝影大師郎靜山故居的所在地,蘭溪游埠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66歲的吳秉益接觸攝影已有38年,是郎靜山的學生。“今年是我在游埠過的第二個年,大年初一太太也會來,帶她走走看看。”他說。
隨著年夜飯臨近,一道道佳肴陸續端上桌,讓吳秉益感到親切。在臺灣,年夜飯和古鎮大致相同,體現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吳秉益(右)到朋友家吃年夜飯。徐填供圖
吳秉益介紹:“在臺灣,饅頭上沒有紅色印章,現在拿在手里的饅頭上面印著紅色的‘一帆風順’,寓意好,象征著蒸蒸日上,年味十足。”
吃著熱騰騰的饅頭,吳秉益回憶起第一次在游埠看板凳龍的場景。“這種年俗臺灣沒有,我看過最壯觀的一次是400多節板凳,好幾百人一起舞動,齊心協力,人山人海,很是熱鬧。”
身為一名攝影家,吳秉益常常思考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用手中的相機記錄蘭溪的美好瞬間。
作為金華市兩岸攝影家工作站站長,他每年都會舉辦兩岸攝影展,吸引游客和臺灣同胞前來參觀,他拍攝的《事事如意圖》更是成為游埠游客春節熱門打卡點之一。
“我希望今后有更多臺灣攝影家來游埠參觀,交流研討攝影技藝。”吳秉益表示,他會把蘭溪特有的年味用相機定格下來,用鏡頭記錄下兩岸共有的文化記憶和歷史傳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