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 > 正文
      這里,藏著1000種人生!
      來源: 2023-04-24 12:00:26

      “讀書是我們走近偉大心靈最短的距離。”


      (資料圖片)

      “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

      “書中有更好的自己。”

      讀書的好處不勝枚舉,書中的世界包羅萬象,閱讀的場景也日漸豐富:在穿梭于山川的火車上、在鄉村小超市的一角、在田野旁的童話書屋、在城市中不打烊的24小時書吧……這些地方,讓人們與書的距離近些,再近一些

      在想讀書的時候,身邊就有一本好書,這或許是最美好的所在吧。今天世界讀書日,來看這些讀書之所,讓全民閱讀有了越來越多的模樣。↓↓

      這是“移動”書屋

      5609/5610次列車,是往返于重慶與秀山縣之間的公益性“慢火車”。

      今年,火車上多出了一個“學習車廂”。

      它拆除了部分座椅,在緊挨車窗位置安裝了課桌椅,還開辟了“圖書角”,供有需求的旅客使用。

      小朋友讀繪本,學生復習功課,市民翻閱書籍……在車廂里,旅客們低頭是知識的海洋,抬頭是充滿詩意的遠方。

      這是“山味”書屋

      在湖南大山深處的坪坦鄉中心小學,有個“閃閃發光”的書屋。

      2019年,一直思索如何豐富孩子們精神世界的校長侯志敏,遇上了想為學生們建一間書屋的設計師蔡凌,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此后歷時兩年多,在孩子期待的目光中,坪坦書屋”開啟,還收到了來自全國多地的捐贈圖書。

      在這棟融入了侗族木構建筑技藝的獨特書屋,孩子們春天能看見成排的秧苗,秋天可以欣賞金黃的“稻浪”。

      設計師蔡凌說,“希望它能照亮孩子們的心靈,知道這里是他們的家園,外面是美好世界。”

      河南信陽,鄉村教師高宏遠買下了三間土房子,用近三年時間,將其慢慢改造成了書屋。

      由于書屋附近就是山,高宏遠就化用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將其命名為“山味書屋”。

      他還把小院前面的荒坡改造成了花園,別有一番景致。

      “山味書屋”的數千本圖書,大部分由老師和陌生人捐贈。放學后和節假日,孩子們都會跑來看書,還自發選出了“輪值小館長”,幫忙打掃衛生。

      高宏遠說,“想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愛讀書的種子。”

      這是“微光”書屋

      2008年,河南安陽一個鄉村超市的小角落里,誕生了“微光書苑”。

      店主李翠利清空了超市營收最高的白酒貨架,擺上了自家的藏書,還走街串巷收購舊書,供村民免費借閱。

      “柴米油鹽”搭配“琴棋書畫”,在李翠利的“推銷”下,村民們越來越頻繁地走進書苑。

      為了讓更多鄉親受益,她把這種零門檻借閱模式推廣出去,走進超市、旅店、診所、幼兒園,發展微光合作店,最多的時候有近50個合作伙伴,受眾達30多萬人次。

      “微光書苑”也與當地農家書屋融合,書源有了保障。她說,“微光易滅,微光也能照亮更大的世界。”

      廣東東莞,有一間24小時不打烊的公益書吧。

      這里無人看管,也無任何限制,書籍自由借閱、歸還。讀者可以隨時推門進入,在這找到屬于自己的城市一隅。

      幾年來,書吧的書籍不減反增,甚至有人專門把一些飾品擺件留下,裝點空間。

      店主蔡如明說,希望這一片區域,能為來來往往的靈魂提供一個暫時休憩的地方

      這是“治愈”書屋

      在上海南昌路上,有一家經營面積僅37平方米的書店——“新華書店·逆光226”。

      這是一家殘疾人友好書店,店內精選了300多個不同品種的盲文書、氣味圖書、可觸摸圖書等,用聽、聞、摸的體驗方式,引導視障人士換一種方式“看”世界。

      名譽店長韓穎同樣也是一位視障人士。她希望這方小小的書店,能夠給更多需要的人帶去勇氣和力量。

      “每個人都有逆光時刻,都會有逆境,但是沒關系,可以重新振作起來向光而行。”

      這是“溫暖”書屋

      杭州圖書館,是不少網友心目中“最溫暖”的圖書館。

      多年來,它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其中不乏有拾荒者。這個圖書館對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借閱之前洗手。

      有時候,有人會帶著行李入館,在這里休息。但只要不發出鼾聲、不打擾他人,管理員并不會過多干預。“大多數人真的不是故意賴著不走,只是累了一天了,看了一會兒書,實在有點兒困,想小憩一下。”

      令人驚喜的是,這樣的“縱容”沒有換來變本加厲的“占座休息”。在圖書館,大家慢慢懂得安靜、遵守秩序,一些趁工作間隙來這里睡覺的工人,也開始拿起書本……

      愿你與書為伴

      這些書屋,僅僅只是廣闊閱讀天地的一角。在多方推動下,與文字為伴,場景正變得越來越多樣。

      如今,我國建起近60萬農家書屋;一批小而美的特色書店興起;北京、上海、珠海、無錫等多地加大對實體書店的扶持、補貼力度;圖書交換活動,讓一本本被讀完的書,“漂流”到另一個讀者手中,被賦予新的使命……

      在閱讀場景日漸豐富的當下,你是否也有一間“心靈書屋”?或是一個小書桌,或是街角的書店,也可以是想拿起書的任何地方。

      愿你常常走進這間書屋,靜下心來閱讀,在翻動書頁間找到方向,對未來不再迷茫;愿你被文字持續滋養,收獲溫暖與力量,不斷拓寬思想的邊界。

      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編輯:都一鳴責編:朱旺校審:徐敏之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