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4月29日電 (茍繼鵬)4月中旬,記者走進位于新疆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百萬畝棉田播種正當時。只見阡陌縱橫間,一臺臺大型播種機按照北斗導航系統設定好的線路正在直線行駛播種,棉田種植日漸“無人化”。
“超級棉田”迎來第三季
【資料圖】
近日,尉犁縣興平鎮達西村的“超級棉田”播種進入尾聲。“超級棉田”是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飛科技”)于2021年在尉犁縣啟動的中國首個無人化棉花農場項目,以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手段管理3000畝高標準棉田,驗證無人化管理模式應用于大規模種植場景的可行性,今年是第三季了。
“今年是‘超級棉田’的第三季。相比前兩年,今年我們的技術和設備迭代升級更加成熟了,當地很多農戶對我們刮目相看,也有人提出想跟我們合作。”“超級棉田”里,管理者之一艾海鵬一邊忙碌著一邊對記者說。
2021年,同為“90”的艾海鵬和凌磊走進新疆棉田,以機器人、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完成了3000畝高標準棉田的管理。過去,同等面積大小的棉田,大約需要30人幫忙才能完成耕種管收。
據艾海鵬介紹,這塊“超級棉田”內有乾坤。農業物聯網設備全天候站崗守衛,實時監測采集棉田的圖像、氣象和土壤數據,全程記錄棉花全生育期。棉花播種階段,裝配有農機自駕儀的播種機一鍵啟動,可實現精準、高效的自動化作業。此外,還有除草農業無人機,給棉花澆水施肥智能灌溉系統,棉花采收采棉打包一體機等,棉田管理正朝著“無人化”方向邁進。
“超級棉田”管理者之一艾海鵬在手機上查看土地信息。 茍繼鵬 攝可復制推廣的無人化管理種棉模式
連續兩季探索實驗,“超級棉田”棉花畝均產量連年增長,投入大幅降低,節本增效明顯。進入第三季,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農業管理模式呼之欲出。
“吸取了第一季風災的教訓,2022年超級棉田第二季,我們對相關農業技術和智能化設備、系統等進行了優化升級,5項科技成果使得超級棉田智慧農業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艾海鵬說,去年“超級棉田”實現畝產403公斤,超過所在地塊前十年的最高畝產量。
“今年,進入第三季,我們向平均畝產430公斤這一更高目標發起沖擊,并打造出一套更加成熟、可復制推廣的智慧農業管理模式。”艾海鵬說,同時,極飛科技還將與尉犁縣的棉花種植大戶合作,把超級棉田的無人化種植方案引進周邊農場,幫助更多農戶降本增效、實現生產轉型。
“通過‘超級棉田’兩年多的探索實踐,逐步驗證在智慧農業技術的賦能下,無人化管理模式完全可行。”艾海鵬說,有了前兩季的探索實踐,“超級棉田”標準化方案也建立了可復制基礎,通過進一步提高作業精度和效率,降低操作難度,讓更多傳統棉農和企業都能快速入門,已為下一步推廣應用做好準備。
能否成為新疆棉花種植的未來樣本?
作為中國棉花主產區,新疆2022年棉花播種面積為3745.4萬畝,占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的83.2%,棉花產量539.1萬噸,較上年增加26.2萬噸,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比重持續提升,達到90.2%,創歷史新高。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是,2022年新疆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94%,較2021年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新疆棉花種植全程機械化率、棉花機采率“節節高升”,農業無人機、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等新農具走進田間地頭。同時,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等技術手段在新疆的普及和應用,智能化、數字化的棉花種植方式也開始顯露頭角。以上述“超級棉田”為例,一種“無人化”管理的棉花種植模式正在逐漸興起,并走進尋常農家。
如今,新疆各地棉花春播正在進行。記者在田間地頭看到,無人駕駛播種機,無人機等“新農具”屢見不鮮。越來越多的新疆棉農希望以輕松高效的方式種植出更優質、高產的棉花,提升種植收益。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疆棉花種植已經基本完成了從勞動力密集型向全程機械化的轉變。下一步,新疆棉花種植將朝著“無人化”管理的數字棉田、智慧棉田進一步轉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