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徐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徐州調查隊發布的一季度徐州市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今年以來,全市經濟活動加快恢復、生產需求持續回升、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經濟運行總體實現首季“開門紅”,為全省經濟率先整體好轉作出了徐州貢獻。本期《經濟周刊》選取了其中五組數據,結合實地調查,解碼“一季報”背后的徐州經濟“春之曲”。
記者 李悅悅 王春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增長6.8% 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助力徐州金虹鋼鐵集團完成首筆國際綠證的開發及交易;江蘇徐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為全國煤炭行業十年來唯一一家煤礦主板上市企業……近期徐州工業經濟的一系列亮眼表現令人振奮。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加堅定建設產業強市,厚植放大實體經濟優勢。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現代服務業高地、數字經濟高地。
沿此路徑,徐州牢固樹立大抓產業、重抓制造業導向,積極謀劃構建“343”創新產業集群,組織成立10個工作專班,圍繞“補鏈、延鏈、強鏈”,不斷推動十大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落地落實。在今年編排的200項全市重大產業項目中,“343”創新產業項目數達到183個、占比91.5%。而在一季度全市簽約注冊3億元以上項目中,“343”創新產業集群項目占比也達到了87.8%。
在持續優化的產業布局和全市上下大力推動下,“343”創新產業集群的發展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以綠色低碳能源產業創新集群為例,目前,徐州綠色低碳能源產業已形成以新能源、煤電能源、綠色環保三大主鏈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今年一季度,徐州共有綠色低碳能源產業規上企業319家,產業總產值實現311.9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已經形成了從上游硅料到下游電站全產業鏈的光伏產業則以57.5%的增長率起到了重要拉動作用。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不斷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徐州積極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推動各類產業政策、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應享盡享,塑造企業發展新優勢。
除了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攻堅、小升規、智改數轉三年行動等實現企業和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徐州市出臺“136條”政策措施,從持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幫助企業減輕負擔、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僅從落實減稅降費來說,今年一季度,全市稅費減免47.74億元,其中稅收收入減免46.01億元,非稅及其他減免1.73億元;享受銀稅合作貸款納稅人繳費人共計7443戶,累計貸款金額96.37億元。
政策措施效能的持續釋放,不僅為企業強鏈補鏈提供了支持,也有效激發了企業發展的內生動能,護航實體經濟健康穩定增長。
增長12.2% 徐州消費市場全面回暖
商圈影院人氣回歸,網紅美食排隊等號,熱門景點人頭攢動……這些鏡頭是徐州消費市場恢復的生動縮影。數據顯示,一季度徐州市22家重點商貿企業銷售額31.4億元,同比增長2%;累計客流量3301萬人次,同比增長2.5%。
“現在不管去哪個商場吃飯都要排隊,真是好久沒見過這場面了,在蘇寧廣場吃辛香匯排隊也要一個小時起步。”家住淮北的李先生每個月都會帶家人來徐州購物。
各大商圈的表現助推了消費快速回暖?!安粩嗵岣呦M品質,強化名品陣容,構建多層次消費商圈體系,激活本地消費和吸引集聚淮海經濟區消費?!笔猩虅站质袌鲞\行和消費促進處處長王永知介紹,徐州主城區中心商圈已集聚450多家品牌首店,吸引更多周邊城市消費者來徐購物。
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消費市場更加活躍。從商品銷售看,全市限額以上單位銷售商品中,石油及制品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等消費分別增長15.7%、27.9%和31.2%。
一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較2022年提升3.9個百分點。數據顯示,批零住餐全面回暖,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9.9%、11.9%和12.7%。
數字的增長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今年,“促消費”被擺在了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從黨的二十大報告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今年徐州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促消費”被反復提及。
徐州全力打造“淮海新消費·春風徐來”消費盛宴,聯動全市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商家、品牌、景區共同參與。活動以“品質生活·春風徐來”為主題,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在全市開展“1+7+N”系列促消費主題活動,促進徐州消費市場“區域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和環境優化”。
隨著“五一”的到來,“假日經濟”再掀消費熱潮。4月1日至25日,全市20家重點旅游景區(4A級以上)游客接待量為227.0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54億元;4月29日,徐州地鐵單日客運量創新高,達到38.59萬人次;至5月1日下午5時,“五一檔”徐州影院票房超過600萬元。
“今年以來我市消費整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居民消費意愿仍有待進一步提升。下一步需要把擴大內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結合起來,增強有效供給,激發消費活力,不斷釋放消費潛力,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王永知說。
增長66.8% 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提高
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徐州鑫晶半導體、江蘇中能硅業、魯汶儀器……一個個高技術產業項目在徐州“落地生金”。徐州鑫晶半導體大硅片項目是江蘇省、徐州市重大產業項目,也是協鑫集團在江蘇鑫華半導體項目投產之后,在徐州的又一布局。為支持徐州鑫晶大硅片項目建設,徐州市設立44億元的昊芯、睿芯專項基金,支持12英寸大硅片項目建設,如今下線的產品已廣泛應用于產業下游。
以徐州鑫晶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半導體大硅片項目、江蘇金榮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Lyocell纖維項目、江蘇源康電子有限公司高精密柔性電路板生產等一批高技術項目的穩步推進,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穩步快速增長添磚加瓦。
隨著提振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成效逐步顯現,制造業投資穩步增長。一季度,全市制造業增長12.1%。其中,完成投資超5億元的制造業項目有4個,分別為徐州徐工基礎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基礎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基地項目、江蘇徐鋼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節能改造和超低排放項目、江蘇國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10GW異質結光伏電池和大尺寸組件生產線項目和江蘇中清國投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清光伏新沂生產基地項目。
一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雖然較快,但總規模在整體投資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專項債發行提速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增量政策落地顯效,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明顯加快。
據了解,一季度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6%,增速比去年加快5.5個百分點。其中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工程、徐州東部繞越高速公路、云集港鐵水儲運大宗貨物集散倉建設項目等10個項目一季度完成投資超億元。
“大項目的持續大幅投資是保證全市基礎設施穩定增長的基石?!笔薪y計局投資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立足全年經濟工作安排,加大推進力度、加強工作調度、加快落地速度,徐州市推動項目早開工、快建設,以重點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至3月末,全市在庫項目2428個、同比增加300個,計劃總投資1.1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5%,在庫項目平均計劃總投資4.79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及以上項目10個,比去年同期增加2個,計劃總投資1484.84億元,同比增長29.4%;50億項目34個,比去年同期增加9個,計劃總投資2837.55億元,同比增長30.2%。
增長35.2% 外貿增長動能不斷壯大
3月26日,今年一季度最后一班發往俄羅斯莫斯科的徐州中歐班列順利開行,至此徐州中歐班列今年已累計開行111列,同比增長10.36%;3月27日,徐工集團一批貨值7000余萬元的挖掘機、履帶式起重機、全路面起重機等工程機械產品裝船發往海外……一季度的徐州外貿無疑是火熱的,特別是在1月、2月單月進出口連續增長的情況下,3月當月進出口增速更是達到了60.4%。
在徐州進出口總額上升曲線背后,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
“到3月30日,公司累計出口額達9100萬美元,同比增長110%。在出口產品中,附加值更高的單晶產品占比達77%,同比提升了31個百分點。”江蘇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中潤光能的進出口變化趨勢中不難發現,民營企業在穩外貿方面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而高新技術產品也逐漸成了進出口“主力軍”。
一季度,徐州民營企業進出口226.9億元,同比增長57%,較全市進出口增幅高21.8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73.5%,拉動全市進出口增長36.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27.8億元,同比增長58.7%,其中出口19.2億元,同比增長93.2%;進口8.6億元,同比增長13.4%。
作為徐州本土成長起來的支柱產業,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壯大也為徐州機電產品進出口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僅從徐州經開區來說,集聚了工程機械行業龍頭卡特彼勒、徐工集團等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達到300余家,產品除了有十大類整機外,還有包括液壓件、回轉支承、結構件等300多個品種,遠銷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訂單回補、復工加速、穩外貿措施見效,國內工程機械企業迎來了廣闊發展空間,這也帶動了全市機電產品進出口快速增長。一季度,徐州市機電產品進出口200.3億元,同比增長33.4%。其中,出口166.3億元,同比增長32.4%,拉動徐州市整體出口22.1個百分點;進口34億元,同比增長38.5%,拉動了徐州市整體進口21.6個百分點。
在“一季報”數據中,亮眼的不僅有企業、產品進出口成績,還有進出口從“內陸”到“全球”的市場之變。
一直以來,徐州不斷擴大外貿“朋友圈”,特別是借助RCEP、中歐班列等,加大對新興市場的拓展。一季度,徐州對東盟進出口70.2億元,增長45.7%;對歐盟進出口44億元,增長44.6%;對美國進出口30.7億元,增長29.6%。上述三大市場合計占徐州市進出口總值的47%。此外,徐州市對RCEP進出口100.4億元,增長26.5%,占徐州市外貿總值的32.6%。
新登記各類經營主體4.04萬戶
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穩崗就業穩步推進
5月1日下午4點多,豐儲街附近某家開了多年的燒烤店就已經排了近200桌,但依然有不少食客前來預約叫號?!白罱叫熘萦瓮娴耐獾赜慰吞貏e多,特別是這兩天,還不到營業時間門口就等很多顧客了?!钡赇佖撠熑烁嬖V記者。
以特色美食為代表的中小微經營主體的火爆僅僅是徐州市場活力迸發的一個縮影。經營主體是經濟運行的“細胞”,企業注冊是經營主體生命的“開始”。以泉山區為例,今年以來,泉山區行政審批局持續推進企業登記減材料、減流程,放寬住所和經營場所登記限制,對園區、大型商圈、經濟樓宇的房屋實行住所集中備案,降低企業準入門檻。
這些持續放寬的市場準入政策讓一個個經營主體“生得更快”。截至3月底,全市工商新登記各類經營主體4.04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1.37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2.66萬戶。
經營主體“生得好”,還要“長得好”。今年以來,面對經濟持續復蘇態勢,徐州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舉措,推動各類經營主體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增強發展活力。
如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快推動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服務、管理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地,持續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市稅務局創新“服務+信用+風險”管理模式, 積極促進涉稅專業服務市場健康發展……一項項舉措減輕了經營主體發展負擔,幫助各類企業“輕裝上陣”,謀劃高質量發展。
在經營主體規模穩中有增的同時,徐州市就業市場也釋放出暖意。
前不久,徐州發布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136條”政策措施,其中提出了包括延續實施社保降費、穩崗返還,支持企業穩定生產等在內的8條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舉措。隨后,市人社局出臺《2023年就業促進十大行動》,從就業服務、重點群體、就業促進、助企惠企4個方面保障全市就業大局。
一系列數據印證了政策的實效性。今年以來,市人社部門共舉辦系列校園招聘活動40場次,參會用人單位1363家次,提供就業崗位6899崗次、人才需求40564人次、現場達成就業意向9911人次,其中本、碩、博層次人才占比93%以上。
不斷擴大的穩崗擴崗的支持力度也在促進各類經營主體更加規范、更具活力、更重創新的同時,助力徐州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本版統籌:記者 李悅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