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州通運街道日前成立了通州區首家社區基金,整合公益慈善資源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支持志愿服務活動等,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的同時,為轄區百姓帶來切切實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通運街道是成立于2018年底的新街道,下轄10個社區、4個行政村、2個紫運南里回遷小區工作組。面對不同類型的小區、不同居住群體的特點與多樣化需求,街道基層治理工作難度大、挑戰多。“鄰家鄰”社區基金的成立,為街道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注入了全新活力。
在運河園社區,空巢老人王小莉就享受到了社區基金帶來的福利。社區結合成熟志愿者組織“賢媽智囊團”,安排了15組青少年家庭與空巢老人結對,利用社區基金支持開展制作花饃、團體沙盤游戲、入戶陪伴等活動。“孩子們給我們送來鮮花,還現場表演傳統京劇、快板書等節目,讓我們聽得特別盡興,一連高興了好幾天。”王小莉說。
“我們和王阿姨就住樓上樓下,結對以后慢慢就熟起來了,平時經常串門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樣。”“賢媽智囊團”志愿者李玉昆說,“和老人結對開展志愿服務的同時,孩子主動溝通、替別人著想、表演節目,無形中也鍛煉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孩子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健康成長。”
運河園社區空巢老人陪伴計劃是一個縮影。在京貿家園社區,結合附近缺乏便民服務設施的情況以及獨居高齡老人日常縫補需求,社區積極爭取社區基金支持,招募15名具有服裝制作經驗的志愿者開展“巧手牽衣”縫紉志愿服務,為轄區老年人免費提供簽褲邊、換拉鎖服務,定期開展鄰里互助探訪活動。
此外,在社區基金的支持下,街道以“為老服務”“志愿組織培育”“慈善精神倡導”等為主題,還開展了紫運南里第一工作組“凝心聚力從心出發”志愿組織孵化、紫運南里第二工作組“紫運之星”志愿服務隊孵化、“紫荊靈”青年聯盟“愛在遠方”舊衣捐贈等5個項目落地實施,組織動員志愿者150人,直接受益人數達300余人。“鄰家鄰”社區基金接受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家慈善愛心企業和164名愛心人士的公益捐贈,捐贈金額累計達到32萬元。
通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宋蘭艷表示,社區基金為基層治理注入了創新活力,越來越多好項目、優秀社區社會組織涌現出來,居民也可以通過愛心捐贈加入到基層治理當中。接下來,街道將撬動更多慈善資源、服務更多轄區居民,將“鄰家鄰”社區基金建設成一個社會慈善資源整合平臺、社區和社會工作者支持平臺、社會組織和社區志愿者展能平臺,培育全民公益慈善的新風尚,打造“鄰家鄰”有溫度的通運大家庭。
通運街道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