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5月10日電 (李自曼)近期,83家財險公司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整體看來,一季度83家財險公司累計保費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
數據顯示,一季度,83家財險公司共實現凈利潤約17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億元,同比增長約6.3%;保費收入約4639億元,同比增長11%。
業內人士認為,一季度財險公司保費與凈利潤整體上漲,主要受一季度資本市場回暖,投資收益好轉影響。在即將迎來車險深化改革的情況下,財險公司想獲得長遠發展,需開源節流,降低運營成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老三家”保費規模占據半壁江山
從各財險公司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數據來看,財險市場依然集中度較高。
整體來看,財險“老三家”的保險業務收入全部實現正增長,市場占比約65%。數據顯示,一季度,人保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約為1680億元,同比增長10.2%,市場份額約36%;平安產險的保險業務收入約770億元,同比增長5.4%,市場份額約16.5%;太保產險的保險業務收入約578億元,同比增長16.7%,市場占比約12.4%。
其他財險公司中,有59家公司保費收入呈正增長。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國壽財險、中華財險、大地財險、陽光財險、太平財險、英大財險、眾安在線保費收入排名位列前十。
凈利潤方面,2023年,83家財險公司第一季度凈利潤規模達169.93億元,同比增長約6%。57家公司實現了盈利,26家公司虧損。其中,一季度,人保財險凈利潤約9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47億元,凈利潤占83家財險總凈利潤的58%。眾安在線財險凈利潤虧損最為嚴重,虧損約3.9億元。
對于財險公司整體保費與凈利潤雙升的情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中新經緯表示,疫情之后經濟逐漸恢復,人們的保險需求被激發;資本市場向好,促使險企投資收益率提升;各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與服務優化,新能源車險、政保業務進一步發展,這些因素都推動了財險行業發展。
數據顯示,83家財險公司中,近八成公司綜合投資收益率同比有所提升。其中,錦泰財險綜合投資收益率達6%,成為83家財險公司中最高。
59家公司預計償付能力下降 業績能否持續向好?
保費與凈利潤整體上漲的同時,一季度財險公司的賠付支出亦有所提升。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財險公司一季度整體賠付支出2299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與保費收入增速相當。
賠付支出的增加會對財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造成影響。
今年年初,銀保監會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工作會議,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81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6%。
數據顯示,一季度,18家財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96%。值得注意的是,有59家財險公司預計二季度償付能力將下降。其中,鑫安保險、匯友財險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預計將下降超50個百分點。
此外,數據顯示,一季度實現承保利潤的財險公司僅為29家。83家公司中,有46家公司綜合成本率上升,37家公司綜合成本率下降。其中,實現承保盈利且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的財險公司僅人保財險、太保產險、中華財險、陽光財險、太平財險等15家。
那么,在償付能力下降和綜合成本率上行的情況之下,財險行業表現能否持續回暖?
王國軍表示,居民保險需求的上漲以及資本市場回暖等因素短期不會變差,整體看來財險行業整體上揚的表現仍將持續下去。
今年二季度財險行業即將迎來車險“二次綜改”。鑒于自2020年車險綜合改革后,財險公司保費整體呈現下降態勢。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車險“二次綜改”將再次對財險公司業績增長造成阻礙。
2022年12月3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范圍由0.65—1.35擴大到0.5—1.5,進一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的定價自主權,各地因地制宜實施,執行時間原則上不晚于2023年6月1日。該政策被業內稱為車險“二次綜改”。
王國軍表示,在承保利潤下行,二季度即將迎來車險綜改深化的情況下,財險公司需要開源節流,降低運營成本,以服務和科技賦能競爭,避免價格戰。(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羅琨
【編輯:王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