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 > 正文
      “祝融號”又有新發現!我國科學家研究證明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航天視窗』(505)_環球快看
      來源: 2023-05-21 06:01:47

      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853期】


      (相關資料圖)

      國 內航 天

      “祝融號”又有新發現!我國科學家研究證明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肖龍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通過綜合分析祝融號火星車搭載的多光譜相機(MSCam)獲取的科學數據,首次在火星表面發現海洋沉積巖的巖石學證據,證明了火星北部曾經存在過海洋。

      2021年,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于火星北部平原東部的烏托邦平原南部邊緣,位于前人所提出的古海岸線附近的北方荒原組,為查證是否存在古海洋沉積提供了機會。

      自著陸以來,“祝融號”一直在向南駛向潛在的海岸線區域,并對沿途的北方荒原組地層展開觀測。“祝融號”行駛了約1921米,使用不同的成像和分析系統對露頭和地表巖石進行詳細的就位觀測,其中導航和地形相機已經獲得了106組全景圖像,詳細記錄了“祝融號”行進路線附近許多巖石的表面形態與構造特征。

      ▲“祝融號”行駛路線圖和巡視區地形

      基于MSCam獲取的巖石影像,研究團隊詳細分析了祝融號火星車巡視區內石塊的表面構造。由于所觀測的巖石都位于祝融巡視區內,研究團隊將其代表的地質單元命名為:祝融段。研究團隊在研究中發現段內的巖石通常保留有局部呈透鏡狀的交錯層理組構,以多種小型交錯層理為主,伴隨少量透鏡狀壓扁層理和小型水道結構的沉積構造。

      ▲“祝融號”觀測的巖石和沉積層理素描圖,巖石編號Sol50-08

      本研究中對祝融段巖石的觀測結果是迄今為止首個支持火星北部平原古海洋存在的直接性原位探測證據。“祝融號”著陸點的位置表明,觀察到的沉積構造可能形成于北部平原古海洋的海退過程中。該研究在北方荒原組中發現的這些沉積構造,為重塑火星的歷史提供了新的啟示。

      ▲西方紀亞尼羅海洋演化模式圖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微信公眾號)

      國 際航 天

      NASA選擇由藍色起源領導的團隊開發的人類著陸系統作為阿爾忒彌斯計劃的第二個HLS

      北京時間2023年5月19日,美國宇航局宣布選擇藍色起源團隊領導的團隊研發的月球著陸器作為Artemis 計劃第二個載人月球著陸器(Human Landing System),用于將阿爾忒彌斯V號宇航員送到月球表面(任務時間2030年)。能夠與月球門戶空間站對接,一次可容納4名宇航員在月球上停留30天。

      (來源:我們的太空知乎)

      歐洲首個私人商業航天火箭·西班牙航天初創公司PLD Space的Miura 1火箭即將實施亞軌道首飛

      西班牙航天初創公司PLD Space,計劃在2023年5月底前進行一次亞軌道發射,以測試其小型軌道運載火箭的技術。

      PLD Space公司2023年5月18日表示,該公司一天前已經在西班牙西南部海岸的El Arenosillo發射臺上對其Miura 1火箭進行了靜態點火測試。(Miura是蘭博基尼一款超級跑車的名字,取自一名著名的養牛人的名字)。測試中火箭啟動火箭發動機5秒鐘,工況正常。靜態點火測試所使用的航天發射臺由政府的國家航空航天技術研究所(INTA)運營。

      這次測試為在INTA批準的一個發射窗口內進行Miura 1火箭的亞軌道發射掃清了道路,該窗口將持續到5月31日。該公司表示,具體的發射日期暫時無法確定,影響因素很多,例如安全、天氣和“發射操作中涉及的動態情況”。公司表示,在完成INTA發射許可后立即確定Miura 1火箭發射日期,日期將提前48小時宣布。

      (來源:我們的太空知乎)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