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0 日,2023 年大灣區科學論壇各分論壇相繼展開。在知識產權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了《大灣區創新發展專利指數報告(2023 年)》(下稱《報告》)。
報告基于專利數據,構建專利指數,揭示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特征和發展變化趨勢。
《大灣區創新發展專利指數報告(2023 年)》發布報告解讀 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灣區企業專利指數 TOP100
一半在深圳!
報告從技術活躍度、技術開創度、技術引領度和產業貢獻度四個維度構建企業專利指數,用于度量企業技術競爭力。
基于企業專利指數,識別大灣區企業專利指數前 100 企業,分析其地區和產業分布發現:大灣區企業專利指數前 100 企業的地區及產業分布較為集中,其中有 50 家企業位于深圳市,19 家企業位于廣州市。
在產業分布方面,有 70 家企業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各有 10 家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在 70 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中,有 44 家企業位于深圳,10 家企業位于廣州。
報告解讀 2
高校院所專利指數 TOP30
一半在廣州!
報告從技術活躍度、技術開創度、技術引領度和產業協同度四個維度構建高校院所專利指數,用于度量高校院所在產業協同發展中的技術儲備。
基于高校院所專利指數,識別大灣區高校院所專利指數前 30 高校院所,分析其地區和產業分布發現:大灣區高校院所專利指數前 30 的地區分區均較為集中,其中 15 家位于廣州市,8 家位于深圳市。
在產業分布方面,前 30 高校院所的專利申請主要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值得注意的是,廣州高校院所的生物產業具有顯著優勢。14 家高校院所中,有 9 家位于廣州市。
報告解讀 3
這兩個產業最具競爭力優勢!
報告顯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大灣區最具競爭力優勢的產業。從大灣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授權數據看,大灣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專利授權量在全國對應產業專利授權量中占比相對較高,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全國對應產業專利授權總量中的占比約四分之一。
此外,大灣區在數字創意、生物等產業的海外授權專利優勢明顯。在數字創意產業、生物產業、相關服務業的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在全國總體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中占比明顯高于專利授權量在全國總體專利授權量的比例。例如,2022 年大灣區數字創意產業海外發明授權占比為 39.42%,高于全部專利授權占比 12.91%;2022 年大灣區生物產業海外發明授權占比為 27.47%,明顯高于全部專利授權占比 11.43%。
報告解讀 4
企業和高校院所共同申請專利
占比低于全國指標
企業是大灣區技術創新的主體。報告顯示,2017 年至 2022 年,大灣區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大灣區專利申請量的 73.44%,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大灣區發明專利授權量的 78.33%,企業《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量占大灣區 PCT 申請量的 94.43%。
然而,在企業與高校院所的協同創新方面,大灣區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同申請專利占大灣區申請專利數量的 0.57%,低于全國對應指標的 1.02%。從逐年數據看,大灣區企業與高校院所協同創新占比均低于全國對應指標。
相關研究表明,大灣區已經聚集了一批優質高校院所。同時,中國科學院在大灣區陸續部署了中國散列中子源、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等 " 大國重器 "。中國科學院的參與,促進了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和大灣區強勁經濟實力碰撞出新的火花,使科學技術與產業發展的聯系更加緊密。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 " 產 - 學 - 研 " 協同創新,大灣區應大力加強大學、科研院所的科研創新與產業和企業發展相結合。徐濤院士: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基礎支撐。全面提升我國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大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意義重大。
知識產權分論壇響應國家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部署,與會嘉賓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共同研討如何通過提升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和企業競爭力的響應互動,增強國家科技創新成果與市場創新經濟的雙向作用和互贏。
廣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生物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廣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生物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他表示,廣州實驗室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視知識產權,通過核心、基地與網絡組織力量,形成匯聚國內頂級水平的基礎和臨床團隊,以及企業協作攻關的全鏈條知識產權網絡。
他以廣州實驗室團隊研究的超快 qPCR 儀為例,常規 qPCR 儀速度慢,擴增流程用時要 30 分鐘以上。超快 qPCR 儀則速度快,在 15 分鐘內能完成擴增流程。該超快 qPCR 儀能做到即時即地、隨到隨檢,操作簡便無污染,同時可應用于兒內科急診、ICU 多重耐藥菌檢測等,在海關、機場等常規快速檢測和應急檢疫中也能應用。徐濤表示,該項目立項之初,知識產權團隊就介入并分析整個知識產權布局,同時提出了知識產權申請。
據介紹,目前,廣州實驗室共申請專利 146 件,授權 61 件,專利目標轉化率達 80% 以上。徐濤表示,希望到今年年底將有效專利的轉讓率和許可率提升至全國水平以上。
采寫:奧一新聞 林詩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