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 > 正文
      環球熱訊:環境基礎設施建好更要用好
      來源: 2023-05-29 13:59:4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國是水資源緊缺的國家。然而,在有的城市,被視為解決缺水和水污染問題的再生水,利用率卻很低,甚至直接外排河道。《半月談》記者在中部一缺水型城市調研發現,造成該市再生水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再生水回用工程建成后一直不正常運行,可供使用的再生水水量十分有限,且取水點也很不方便。類似環境基礎設施重建設、輕運行,甚至建而不用的現象并不鮮見。(5月28日中國環境網)

      環境基礎設施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保障。各地都在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建設廢水污染處理廠、二次水循環利用設施等。然而,從運作實踐來看,有的廢水處理廠中看不中用,有的常年不運轉,環境設施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環境設施的利用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設施不配套,有的地方環境設施建設規劃不科學,工程設計存在缺陷;經費保障不足,有的地方環境設施缺少運行維護資金保障方案,日常運行難以為繼,有的一味依賴上級撥付資金,上級給多少錢就辦多少事;缺乏運行維護人才,環境設施的運行維護技術性較強,往往需要專業人員,而人才的匱乏直接導致了設備的停擺。

      環境設施的充分利用絕非小事,它關系到民生福祉。環境設施不是用來看的,有人建更要有人管,堅決防止把民心工程變成“景觀工程”。各級政府不但要重視環境設施的“生”——各類環境設施該配備的配備,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需求;更要善于“養”——做好環境設施的養護和維修,防止長期“睡大覺”。機器需要維修養護,環境設施亦然,不能讓環境設施成為“繡花枕頭”“應景文章”。

      “養”好環境設施,地方要端正政績觀。在改善環境質量上下功夫,絕不能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打歪主意。要破除“為建而建”“用環境設施裝點門面”的錯誤思想,樹立“建是為了用、建了就要用”的觀念。對建而未用“曬太陽”的環境設施,要弄清癥結所在,制定“一廠一策”方案,盡快把環境設施用起來,讓現有環境設施盡快發揮效益。另外,在環境設施建設中,科學決策尤為重要。要廣泛聽取民意,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治理需要,適度超前,科學規劃,嚴謹論證,一體布局、配套建設,堅決杜絕“拍腦袋”決策,確保環境設施建而能用。

      “養”好環境設施,還要監管到位,對長期不用的環境設施要啟動問責機制。環境設施不是用來看的,建而不管、建而不用,不僅是財力、物力、人力的巨大浪費,還阻礙環境治理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要理順監管維護機制,壓實有關主管部門對環境基礎設施的監督和管理責任。對監管不到位的,要嚴肅問責,避免類似“擺設”事件繼續發生。

      生態文明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環境設施是現代化城市管理的標配,環境基礎設施建好用好,發展才更有底氣。各地政府都應重視民生訴求,切實管好用好環境基礎設施,重“生”更要善“養”,充分發揮其效能,使之成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載體,促進城市和諧發展。(李紅軍)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