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持續推進改革!
6月2日,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發布制定的《北京證券交易所 全國股轉公司提升服務能力綜合行動方案》(簡稱《方案》),首批共18條內容。
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將強化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和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支持作用。
【資料圖】
提出“三服務”品牌
提供優質的服務,既是交易(場)所的基本職能,也是增強市場吸引力、形成持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前期,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立足市場定位,聚焦中小企業和投資者等各類市場主體需求,在豐富服務內容、提升市場服務質效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斗桨浮妨⒆闶袌霭l展新階段新起點,對前期市場服務的經驗做法進行了總結和重構,旨在通過開展提升服務能力綜合行動,不斷提高市場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市場高質量建設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方案》圍繞“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中心任務,立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基于交易所服務的共性和北交所、新三板市場特性,提出創建“開門服務、直達服務、精準服務”的“三服務”品牌。通過堅持開門辦市場,推動服務精準直達市場主體,著力構建理念更鮮明、方式更直接、參與更廣泛的“大服務”格局。開門服務是指把提升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作為工作出發點,全面實施服務內容清單化管理,深化陽光審核、透明監管,持續優化服務體驗感、提升服務便利性,引導和鼓勵市場參與主體建言獻策、加強監督,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護航市場高質量建設。直達服務是指緊密圍繞市場主體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堅持深入一線、直達基層,做到“有呼必應,直通快辦”,落實一批“便企惠企”舉措,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成長發展中的困難事、操心事。精準服務是指聚焦服務對象和內容的精準性,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目標,緊密結合中小企業、投資者、中介機構等核心市場參與主體特點和需求,進一步整合資源、提高服務協同性,分類型、分環節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形成鮮明的服務特色。
四方面提升服務能力
《方案》按照服務內容清單化、服務手段便利化、服務方式規范化的思路,提出四方面工作措施。
一是堅持“開門辦市場”,塑造良性互動市場生態。持續強化審核標準、審核信息公開,升級“一企一檔”籌備申報審核全流程溝通服務。深化“減證便民”,以便利使用、規范操作為導向進一步完善業務規則,全面梳理精簡證明事項;在官網增設覆蓋各業務條線的規則查詢、業務系統進入、辦事指南和咨詢溝通渠道“四合一”公示專區,便利市場主體集中查詢和辦理業務。
二是堅持主動靠前、服務下沉,提升市場服務直達力。通過上門送政策、聽訴求、解難題,架起與市場主體“連心橋”,沉下心、俯下身為市場辦實事。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業務管理、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互動交流、投資者研報信息獲取等服務平臺,當好市場服務“架梯人”,便利市場主體“一站式”獲取相關服務。做精做細“管家式”服務,開展“公司監管部門負責人接待日”活動,設立總監熱線、董秘熱郵、管家服務直達熱線,強化定期報告披露專班保障、咨詢保障、業務保障“三項保障”,健全完善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培訓體系,及時響應企業的多元需求。聯合戰略合作銀行為上市掛牌公司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專屬信貸產品和綜合金融服務。
三是聚焦關鍵領域和核心群體,提升市場服務精準性。開展北交所“三服務”全國行系列活動,實施專精特新企業綜合服務計劃,更好支持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優化申購程序,壓縮發行上市時間。優化發行承銷全流程服務,推動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銀團模式”參與新股戰略配售。建設“北交所投資者服務e站”,制定實施投資者“減負”服務方案,降低投資者市場參與成本。實施提升上市公司董秘職業能力專項行動,培養“北交所金牌董秘”,促進提升企業信息披露質量及投資者關系管理能力。
四是強化自身文化建設,調動提升全員服務意識。開展“一部門一品牌”活動,引導全體干部員工牢固樹立“市場建設有我參與、為民服務有我一份、公司發展有我奉獻”的“三有”主人翁精神,爭當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將提升服務融入市場改革創新、日常監管和公司建設各環節、全流程。
首批18條服務舉措
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市場主體訴求,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制定了優化市場服務的相關舉措,首批18條,后續將根據市場反饋和建議不斷完善服務舉措,持續厚植服務文化,著力增強服務能力,切實把強化服務意識轉化為拼搏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把提升服務質效轉化為市場高質量建設實際成果,把塑造服務形象轉化為全面過硬的能力作風,加快建設服務型交易(場)所,更快捷、更便利、更包容、更高效地服務市場主體。
具體來看,18條包括:
1、開展北交所“三服務”全國行系列活動,分地區、分主題走進企業、走進投資者、走進會員,著力解決市場主體 “急難愁盼”問題,激發市場活力。
2、實施專精特新企業綜合服務行動,構建掛牌上市、融資交易、產品服務等全鏈條服務體系。
3、開展“北交所上市公司面對面”、“北交所萬里行”和 “管家服務一線行”等系列走訪調研和宣傳上市掛牌公司活動。
4、深化落實陽光審核安排,持續強化北交所審核標準公開,對涉及規則理解與適用問題,及時形成審核案例、豐富審核口徑,通過審核動態、培訓等渠道向市場傳導,明確市場預期,便利企業做好申報準備。
5、完善預溝通機制和發行人、保薦人提示服務,明示咨詢溝通和投訴舉報渠道,告知廉潔從業紀律。
6、優化發行承銷全流程服務,推動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銀團模式”參與新股戰略配售。
7、優化新股發行上市流程,縮短申購時長,降低投資者申購成本。
8、建設上市公司“互動通”服務平臺,搭建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的溝通橋梁。
9、建設“北交所投資者服務e站”,為投資者提供市場資訊服務,打通投資者服務“最后一公里”。
10、制定實施投資者“減負”方案,進一步降低投資者參與成本。
11、豐富投資者北交所投資信息供給,協調主要信息商及信息披露媒體網站等開設北交所研報專欄,推出私募基金發行信息推送服務。
12、上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一站式”業務辦理服務系統, 實現信息披露、日常業務辦理、關鍵人員信息報備、董監高持股披露等電子化辦理,提升用戶體驗和服務效率。
13、開展“公司監管部門負責人接待日”活動,設立總監熱線、董秘熱郵、管家服務直達熱線,優化監管員和上市公司“一對一”直聯服務,提高和掛牌公司聯絡直達度,認真傾聽上市掛牌公司意見和訴求,切實解決業務難題。
14、開展提升上市公司董秘能力專項行動,開設“董秘實務研修班”,組織“金牌董秘面對面”交流活動,支持上市公司提升規范治理和創新發展能力。
15、持續開展定期報告披露服務月活動,強化專班保障、咨詢保障、業務保障“三項保障”,及時解決企業各類疑難編報問題。
16、強化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聯動,聯合戰略合作銀行,通過市場培訓、產品推介、個案對接等方式,為上市掛牌公司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專屬信貸產品和綜合金融服務。
17、健全完善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培訓體系,打造分主題、分主體的特色培訓品牌。
18、在官網開設規則查詢、業務系統進入、辦事指南和咨詢溝通渠道的“四合一”公示專區,便利市場主體集中查詢和辦理業務。全面梳理、規范和精簡各類證明事項,減輕市場主體業務辦理負擔,提升業務辦理效率。
責編:梁秋燕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