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產收割機”的高端運動服裝品牌lululemon,依舊在保持高速增長。
6月1日,lululemon發布了2023年一季度財報。收入方面,lululemonQ1實現營收約20億美元,同比增長24%,高于此前預計的19.3億美元;利潤方面,公司凈收入達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
基于Q1的表現,lululemon還調高了2023年全年的業績預期:預計全年收入在94.4億美元至95.1億美元之間,而此前預計為93.1—94.1億美元。
【資料圖】
lululemon的高速增長始于2020年。2020年至2022年,其營收從44億美元增長至81.1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35.8%。跟同行相比,lululemon幾乎是新冠之后,全球幾大運動服裝品牌中增速最快的一家。
不過,高增長之下,lululemon也有自己的“煩心事”。一是庫存水平仍然不低;二是前些年收購的健身鏡品牌Mirror經營遇到挑戰。日前,有媒體報道稱,lululemon正在尋求出售Mirror。
增長的邏輯
無論從渠道還是產品角度,今年一季度,lululemon沒有明顯“拉跨”的業務。
渠道方面,lululemon主要分為公司經營的商店以及DTC兩種。這兩大渠道都采取自營模式,其中,公司經營的商店可以理解成線下渠道;DTC為線上渠道。
一季度,lululemon線下、線上兩大渠道都實現雙位數增長。其中,線下門店表現更搶眼,營收9.58億美元,同比增長31%;DTC渠道營收8.35億美元,同比增長15.8%。由于DTC渠道營收增速不及線下門店,所以DTC渠道占lululemon營收的比重從去年Q1的44.7%,下滑到了今年Q1的41.7%。
lululemon線下渠道的增長,一方面得益于門店流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公司門店數量的增加。
具體來看,一季度lululemon可比門店銷售額同比增加13%。門店數量方面,2022Q1到2023年Q1,公司門店數量新增83家(包括亞太區39家;北美37家;歐洲7家),這些新增門店為公司貢獻了1.38億美元的營收。
分地區看,美國仍然是lululemon的最大市場,不過中國區今年Q1的表現可謂一騎絕塵。
今年Q1,lululemon在美國市場實現營收13.1億美元,占全球的66%左右;加拿大為其第二大市場,營收2.53億美元;第三大市場中國,營收為2.5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lululemon中國市場營收增速達到了79%,而加拿大僅為3%,這兩大市場的營收差距也只剩不到400萬美元。按照這樣的增速,或許不久之后中國極有可能成為lululemon的第二大市場。
事實上,lululemon對中國市場的布局也在加速。今年,lululemon預計將新開50家門店,30—35家將開在北美之外的國際市場,其中,中國將是主要布局點。
從品類看,女裝是lululemon能在一眾運動服裝品牌中“廝殺”出來的優勢品類,今年一季度女裝仍是其基本盤,也是增速較快的品類:女裝實現營收13.1億美元,同比增長22%;男裝營收為4.4億美元,同比增長17%;其他產品營收2.5億美元,同比增長54%。
除了業績增速快,lululemon的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也有所上升。今年Q1,其毛利率為57.5%,同比增長了3.6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得益于航空運輸費用的下降。
不過,拉長時間線看,57.5%的毛利率水平基本和lululemon2022年全年的毛利率持平,低于其前兩年的水平。這也意味著,lululemon的盈利能力還有改善空間。
尷尬的健身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lululemon除了服裝,還賣健身鏡。不過,跟服裝主業的高增長相比,lululemon的健身鏡業務顯得有些尷尬。
2020年,lululemon斥資5億美元收購了健身鏡品牌Mirror。當時的背景是,新冠剛剛暴發,線下實體業態受到沖擊,居家健身成了潮流,因此帶火了一批和居家健身有關的新業態,如健身鏡、健身直播等。
lululemon剛收購Mirror時,曾表現得十分樂觀。公司CEO Calvin McDonald表示,收購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社區建設,增加品牌和消費者的忠誠關系。社群是lululemon一直堅持的策略,按照公司當初的規劃,身穿lululemon的運動人士,在家可以跟著健身鏡運動。
剛被lululemon收購時,Mirror的業績表現確實不錯。2020年,Mirror總計銷售1.7億美元。按照lululemon的預計,2021年這一數據將達到2.5—2.75億美元。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到2021年Mirror銷量不佳,lululemon把預期下調了一半,至今我們甚至很難在其年報里發現Mirror的經營狀況。
收購回來的標的表現不理想,影響的不僅是公司收入,還意味著公司在收購時極有可能多花了錢。2022年,lululemon就對lululemon Studio業務部門(前身為公司收購的健身鏡Mirror)進行了4億美元的商譽和資產減值,公司凈利潤因此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3億美元。
lululemon也意識到了健身鏡業務的失利。今年3月份的分析師會議上,lululemon的CFO坦言,家庭健身遭到挑戰,健身鏡設備銷量不及預期。
據多家外媒報道,lululemon正在接觸買家,企圖出售Mirror,甩掉這個“燙手山芋”。對此,lululemonCEO不予置評,只說lululemon Studio的重點要從硬件產品銷售變成兼顧數據應用程序的服務——簡言之,就是通過健身APP的課程等,售賣付費用戶。
不過短短兩年,Mirror怎么就從“小甜甜”變成“牛夫人”了呢?
從其自身看,之前就有Mirror的員工向媒體爆料,其創始人在把公司賣給lululemon這件事上表現得非常積極。比如,2019年lululemon小額投資了Mirror之后,Mirror創始人就特意派員工去給lululemon高管安裝了健身鏡。
Mirror積極的背后,是產品方面的不完美。有員工爆料,在lululemon收購前,Mirror的產品聯網就有問題。
從整個行業看,隨著新冠影響減弱,戶外健身又成了很多人的選擇。遇到挑戰的居家健身產品也不止Mirror一家。美國互動健身平臺Peloton,主要生產運動單車產品,同樣主打居家健身場景。這家公司曾是美國的明星創業公司,但2021年以來,其股價已經下跌超過90%。
居家健身的場景遭到挑戰,對于lululemon來說,Mirror大概率是花錢買教訓了。
本文轉載自三億世代(ID:Sanyishidai),已獲授權,版權歸三億世代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現貨熱銷中!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