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 > 正文
      環球關注:30+ 大廠打工人,如何打破職場天花板?
      來源: 2023-06-07 01:33:48
      文丨 Sean Ye 圖丨源自網絡

      全文5000字,建議閱讀時間 12分鐘


      (資料圖)

      寫在前面

      從 2022 年開始,互聯網人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無論是減脂增肌,去肥增瘦,還是減員增效,擁抱變化,各家互聯網大廠用著不同的黑話,做著相同的事情:裁員

      再就業變得極難,被裁的互聯網人再看向市場,每家公司都在裁員,市場上充斥著有經驗的互聯網人,但是有 HC 的大廠寥寥無幾。

      智聯招聘《2023 年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里有一組有趣的數據,超 9 成的白領有跳槽意向或行動,IT、教育、地產、制造業等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薪裁員現象,大量優秀人才涌向市場。與此同時,機會并沒有顯著增多,一季度智聯平臺在線職位數下降 6.7%、但職位投遞數量增長 28.42%。

      未來路在哪里?不知道。

      對于互聯網從業者來說,如今似乎是最壞的時代,無序、混亂、充滿了不確定性。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Chaos is ladder,混亂不是深淵,而是階梯

      如今的互聯網困局,其實是一個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找破局點實現轉型的「最佳時機」。

      當然,30 歲轉型,并不容易,因為你已經積累了 5-7 年的經驗,如果完全放棄這些經驗重新開始很累,但不一定有對等的回報。

      最近,我聊了一位 30 歲轉型的職場媽媽,給了我很多鼓舞和啟發。這位 30 歲生娃后從互聯網行業轉型出來的打工人名叫何琴。

      經過她授權許可后,我希望分享她的成功轉型經歷,并借助她的案例,總結一下轉型需要注意的核心問題。

      這篇文章大約 5000 字,大約花 12 分鐘左右讀完,正在考慮轉型的打工人尤其是 30 歲 + 的打工人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希望對大家有些啟發。

      1

      轉型越難,越要堅持

      何琴之前在互聯網公司做的是:中臺運營,帶著 10 多人的團隊,但職業發展卻走進了死胡同。

      我在互聯網公司待過,也在分部待過,完全理解她的感受。

      她身在成都分部,距離核心團隊太遠;人在中臺本身就做不出太多成績;晉升沒機會,被裁風險大,個人成長約等于沒有。

      雖然工作沒有啥前途,但是工作量卻很大,早十晚十,周末也經常需要加班;工作生活根本無法平衡。盡管家里孩子還小,她也很難兼顧,公司里充滿焦慮,家里充滿歉疚。

      誰曾想,2 年后,她已經成功轉型,打破了曾經的發展天花板,在 2 年內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職業發展路線。

      如今她是平安增優項目中走出來的優秀保險代理人。

      保險代理人這條路,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很多人不敢走不愿意走,甚至一定程度上會瞧不起那些轉型做保險行業的從業者。

      我聽說后特別好奇,保險代理人并不是輕松可以摸魚劃水的工作,有機會也有挑戰和風險,她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她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 我一直在思考,行業紅利在消退,動不動需要擁抱變化,一旦某一天被裁,沒了公司給我的 title,我還有什么競爭力,有什么底氣?"

      轉型很難,但是當我們想清楚必須轉型的時候,早轉一定比晚轉合適。

      2

      實現轉行,要做到什么?

      第一件事:保持樂觀而堅定的心態

      變化,往往意味著付出代價。

      30 歲的人轉型,影響的不僅是自己的職業生涯,也一定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家庭,財務狀況,需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沒有人會承諾你的這次轉型能一定成功,所以想要轉型,就要有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巨大的壓力。

      但一旦認準了,就要立即行動。雖說轉型難,轉型痛苦,轉型窮三年,但不轉型,可能窮一輩子,會痛苦一輩子。

      與其終其一生帶著一個「我當初要是拼一把,嘗試一下就好了」的心結,還不如趁著年輕再拼搏一次,30 歲轉型后,至少還有 30 年的工作時間,一個正確的選擇會對未來 30 年產生巨大的影響。

      第二件事:找準自己的優勢

      到了 30 歲準備轉型時,我們已經具備多年的工作經驗,確定轉型方向之后,在找合適崗位時,盡力運用自己之前掌握過的技能或者知識。

      所以問自己一個核心問題:你的競爭力來源于哪里?

      我曾經問過一位 30 歲試圖轉型的咨詢者:假設你自己是公司老板,為什么要招聘年近 30,卻沒有崗位經驗的你,而不是去招一個應屆畢業生呢?

      她回答我:我對錢的要求不高,我愿意拿應屆生的薪水,甚至更少的薪水。

      我立即阻止她:如果你的競爭優勢是「便宜」,那你已經輸了。應屆生投入在工作中的精力也比你旺盛,學習能力可能更好,而且你的便宜只是短期的。你轉型是為了掙錢,錢少根本不可能長遠留住你,你大概率刷個履歷,一年不到就跑了,公司也不是傻子。

      我們每個職場人就算是轉型新行業新崗位,也一定有自己的競爭優勢。一定要找到它!

      我特意問了何琴同樣的問題:你為什么會考慮轉型做保險代理人?

      何琴的回答非常坦誠,她在轉型時就有仔細的挖掘自己各種優勢:

      ●職業優勢:她做銷售管理出身,雖然沒有做過銷售,但她有很多和優秀銷售打交道的經歷,而且在互聯網公司,她養成了數據做決策的習慣,會用數據分析給自己的所有銷售業績分類,來判斷自己面對哪種人群銷售做得更好。

      ●性格特點:相比于數據分析做 PPT,她更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且她有不錯的說服力,目標感強,善于在逆境中自我調節。

      ●資源人脈:在多家互聯網公司積累了人脈資源,這屆互聯網人,錢未必多但病肯定不少。

      ●自身定位:她是一個重視家庭的人,所以希望有更簡單輕松的工作人際關系,工作生活平衡,能兼顧帶著還在幼兒園的娃。

      她一條條梳理下來,然后問我:老師你看我的競爭力模型搭得靠譜嗎?

      坦率說,從核心競爭力的冰山模型來說,并不完整,但對于普通打工人來說,她已經想得非常周到了。

      第三件事:抬頭看路,對行業趨勢有充分了解

      很多人在轉型的時候,只知道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崗位,不喜歡現在的行業。但是想去什么行業,并沒有清晰的想法。

      經常有小伙伴來問:我去讀個書 / 研究生 /MBA 如何?

      我的回答是:讀書只是手段,你的目標在哪里?讀完書你準備去什么行業工作?

      史蒂芬 · 柯維在他的著作《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習慣:以終為始。

      你知道你要去哪個行業,做什么工作,你才能倒推自己需要提升什么技能,改善什么短板。

      在我看來未來的行業選擇,無非兩種:

      改變世界的行業,比如 10 年前的互聯網行業,現在的人工智能行業;

      很難被世界改變的行業,比如寶潔這樣的快消品行業,比如醫療健康保險,就屬于人類始終有需求的行業。

      我也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何琴。

      她的回答,讓我清晰感受到這姑娘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她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她告訴我:

      市場趨勢:2023 年經濟在緩慢復蘇,而保險行業復蘇速度明顯快于其他行業,Q1 國內生產總值同比 +4.5%,而同期上市險企凈利潤合計同比 +68%,保險業復蘇很快。

      政策優勢:國家先后推出關于個人養老金、新市民服務等相關文件,鼓勵保險公司廣泛參與醫療、養老等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市場需求:疫情后,隨著風險意識的增強、人口老齡化趨勢等,消費者的保險需求越來越豐富,從原來的基礎保障轉變為滿足健康、養老、財富的管理需求。這一行業的需求會越來越強。

      有定量數據,也有定性分析。

      聽到這里我只能感嘆,一個人只有全身心去投入去研究去鉆研,才能找到前途光明的行業,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向。

      這些信息不是何琴在飯桌上道聽途說聽來的,而是她靜下心來,一份份報告、文章讀出來的,是她向一位位資深前輩請教出來的答案。

      她信這個答案,所以才會全力以赴。

      3

      實現轉型,有哪些陷阱需要注意?

      最后再說說,轉型過程中需要小心的陷阱。

      1. 做難而正確的決定

      年輕的時候,我跟過一位外企的高管,陪同他做翻譯。

      他在各大銀行金融機構分享他在歐美做出來的金融創新項目,每次當其他人對他說:這太難了。

      他的回復總是:Good. if it is easy, everyone can do it. Then why me?(很好,如果簡單了所有人都會做。那我為什么能贏?)

      這次當我提問何琴為什么選擇銷售時,她給了我類似的回答:因為銷售不好干,所以我才能脫穎而出。

      很多打工人都會堅持銷售崗位堅決不做,但事實上我們有沒有想過,每次面試,不就是一個銷售自己的過程嗎?

      而且銷售也要分情況的,有些銷售比如電話銷售,的確壓力大成長少,但諸如獵頭顧問、保險銷售,這些銷售需要具備豐富的產品知識和行業經驗。

      這種帶有專業知識和信息的銷售,其實就是客戶身邊的顧問。如今客戶保險意識越來越濃,反而會特別尊重有能力有知識的顧問。

      另外,相比技術崗位,銷售崗位的轉型難度低,任何行業的企業都需要銷售,招聘網站上各大公司也是常年招聘銷售。而且銷售崗位靠錢更近,不會因為轉型而喪失了收入增加的機會。

      何琴告訴我,她這樣大廠背景本科畢業的保險代理人在當地并不算多,她屬于第一批吃螃蟹的,雖然辛苦,也有風險,但通過選擇這條艱難和正確的路,她有了先發優勢,積累了 300 多客戶,其中 30% 以上是客戶轉介紹的新客戶。

      如今的她與客戶建立了充分的信任,未來發展也會更順利。

      2. 選擇靠譜的合作平臺

      轉型的時候一定要選好合適的平臺。

      轉型本身就是極難的事情,你需要重新去學習新技能,適應新環境。

      對于 30 歲的職場人來說,還需要兼顧家庭,精力上本身消耗就很大。

      那么在選公司的時候,就不要選那種很善于搞內卷,很激進的公司。公司文化激進,對我們打工人本身就是很強的情緒消耗。

      我見過很多案例,是外企人轉型去民企,結果適應不了民企的企業文化,水土不服而很快跑路。

      不僅如此,我們的轉型也需要充分了解公司能給自己什么支持。

      何琴告訴我當時她考察了幾家保險公司,最后選擇了平安增優項目,也是花了心思研究的

      大公司背書好:平安是國內最知名、規模最大的金融品牌之一,當何琴在推薦產品時,不用花額外的精力去解釋為什么選平安。

      產品線豐富:平安有持續完善的 " 保險 + 服務 " 體系,能解決老百姓財務保障、保險保障、醫療健康、品質養老等一攬子需求。何琴不僅可以賣保險,還可以賣其他產品。對于剛剛轉型的何琴來說,可以買的產品越多,能夠成功轉型的概率也越大。

      公司有良好的培訓機制:平安對于優秀人才的重視和投入力度,也一直在增加。這一代新保險代理人,享受了更好的培訓體系,更契合個 f 人發展需求的職業發展通道;NBS 這種銷售培訓,讓她學到了很多立即能用上的有效技能。

      企業文化相對輕松:互聯網行業這些年發展快,但壓力也不小,但是做代理人,何琴自己就是自己的領導,動力和壓力都來源于自己。

      4

      總結

      如今,何琴還是保險行業的二年級新生,但收入已經基本追平在互聯網行業的收入。

      之所以說基本,是因為五險一金她需要自己繳納。

      但她還是很有信心,畢竟客戶資源是越積越多的,預計明年可以再上一個臺階。畢竟做銷售,尤其是平安增優的保險代理人,收入沒有天花板。

      另一個好處是工作生活平衡,何琴如今是娃幼兒園班上的家委會成員。干過家委會的家長往往知道,需要時不時往學校跑,幫助老師們組織各種活動。如今的她每天只需要上午半天去一下公司即可,這也意味著,她可以拿出很多時間陪伴孩子。

      在這次轉型中,她也平復了自己在互聯網形成的焦慮心態,她成為了平安最為看重的保險代理人之一,獲得了各種獎項和榮譽。誰能想到,做這份工作,還能收獲情緒價值。

      當然,她依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焦慮,這次聊起來,她提到了自己新的職業規劃。

      路徑 1:走精英顧問路線,單兵作戰拿提成

      路徑 2:走管理路線,組建自己的代理人團隊,帶著團隊一起成功

      路徑 3:導師路線,成為平安的講師,一邊做業務,一邊做培訓,一邊提升自己的個人品牌和影響力。

      2023 年我分享過不少案例,包括在,包括為了緩解焦慮從互聯網跳槽,也包括把伴娘這個副業做成主業的一對,也包括,和今天提到的何琴的案例。

      2023 年對于很多打工人來說,是一個至暗時刻。

      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毫無機會,對于像何琴這樣有想法的打工人來說,混亂反而是他們繼續成長的階梯。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前提是我們能保持樂觀的心態,找準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發現適合我們投身的朝陽行業,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才能像何琴一樣,描繪出新的職業發展藍圖。

      重要提示

      本文旨在招募保險代理人。

      如果你也處在職業轉型的路口,如果你想創造一番事業,也可以考慮平安的增優項目

      平安人壽作為知名品牌,擁有專業的產品體系和強大的平臺支持,增優計劃正是為了培養優質保險代理人而存在。

      為了幫助新人更好適應新崗位,平安人壽完善個人職業發展政策,為代理人提供個人、組織高質發展 1+3 通道,讓每一個伙伴都能找到跟自己能力,資源,優勢的成功路徑和賽道;在培訓機制上,平安人壽提供了更實戰的訓練培養體系,優化培訓環節,升級訓練內容、訓戰一體運作,并提供主拓、產品、綜拓等全方位的銷售支持。

      眼下,保險正處在發展的快車道上,行業環境和格局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這個人與人深度連接的行業里,無論是收入、職業成長,或者自我價值實現,都有實現的可能。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