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郭林玉陳德政實習生李歡歡
大禹治水,“導河積石,至龍門,入于滄海。”在黃河的歷史與地理文化中,積石山是一個古老而頗具文化底蘊的地名。六月是積石山最美的季節,銀川河兩岸山上植被繁茂,平整的梯田地里莊稼茂密、藥材飄香……
(資料圖片)
走進積石山縣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滿屋的藥香撲鼻而來。清洗、分揀、切片、篩選……生產車間里,幾名工人正熟練地炮制、加工中藥材,一袋袋收裝整齊的中藥材在一旁整齊排列。
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人加工中藥材
“我們合作社目前種植的中藥材有12個品種,最主要的有黃芪、當歸、黨參、黃芩……”說起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董賽力木打開了話匣子。據他介紹,合作社目前中藥材種植面積有3060畝,以寨子溝鄉尕馬家村為中心,把合作社所產的中藥材種苗分發給有意愿種植的農戶,進行秋季回收和加工,解決農戶買苗難、銷售難的問題,積極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隨著合作社面積的不斷擴大,資金周轉緊張,前期我們以個人名義向農行貸了30萬元,如今擴建中藥材交易市場,我們又申請了300萬元貸款。”董賽力木感慨道,“當時我們資金需求量較大,又沒有抵押物,我們涉農企業周期長、風險比較高,一些擔保公司對我們‘不感興趣’。我對農行說了我的需求后,農行主動上門服務,急企業所需,幫助我們解決資金瓶頸問題。”
成立于2017年的積石山縣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原有的青峰家庭農場基礎上發展而來的。2022年,由于擴建現有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出現了資金緊缺問題。中國農業銀行積石山縣支行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很快就完成了開戶評級、審批投放等流程,為其解決了后顧之憂。“銀行幫我們,我們幫農戶,都是好和好換來的!”董賽力木真誠地說。
在積石山縣新源養殖有限公司里,記者一行見到了梅花鹿、駱駝等平常較少見的養殖物種。據公司負責人馬自正介紹,他自1994年開始搞養殖行業,其間養過多種動物,近幾年,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養牛上,附帶養殖梅花鹿、駱駝、鵪鶉等。
“今年養殖行業并不好干,肉價不斷下降,我們養殖戶面臨出售困難,導致養殖周期變長、飼料短缺。”馬自正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積石山縣農業銀行給予了我們貸款幫助,行長親自帶隊上門服務,現場辦理,這樣好的待遇我是萬萬沒想到的。整個過程快捷便利,300萬元的貸款20天左右就下來了。”說起這件事,馬自正至今心存感恩。
目前,新源養殖有限公司存欄牛900余頭,吸納當地農戶20人常年在公司務工,用工高峰時務工人員達60多人,帶動周邊農戶增加收入,極大發揮了社會效益。有了農行的惠農貸款,馬自正信心十足。下一步,他計劃擴大規模再生產,用“公司+農戶”模式進行分散養殖,每戶養殖10頭良種能繁母牛,所產牛犢由公司統一收購統一銷售,銷售利潤進行三七分成。
近年來,積石山縣農業銀行通過銀企合作方式,采用免抵押、純信用、低利率形式,重點支持有貸款需求的牛羊養殖戶、合作社和市場前景好的牛羊產業中小微企業,為打造畜牧百億級產業、促進牛羊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