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發(fā)育系列科普之——什么是矮身材?
大夫,我家孩子比幼兒園小朋友矮。
大夫,我家孩子今年就長了2cm。
大夫,我家孩子還能長個兒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社會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孩子身高問題,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長成大高個,然而受個體差異的影響,每個孩子生長發(fā)育的年齡略有不同,此時就會迎來一個難題:“究竟該如何區(qū)分孩子是生來矮小還是后天晚長呢”?
今天先跟大家講講什么是矮身材,如何區(qū)分孩子“矮小”還是“晚長”。
矮身材的定義
正常兒童不同時期的生長速度不同,且受遺傳和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較大,所以兒童的身高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但是有一個相對的范圍,醫(yī)學上用百分位法或標準差法來判定孩子是否屬于矮小。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環(huán)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者(-2 SD), 或低于第3百分位數(shù)(-1.88 SD)者,其中部分屬正常生理變異。
如何區(qū)分“矮小”還是“晚長”
雖然說每個孩子的生長速度存在差異,可大體上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
正常情況下,0~3歲的嬰幼兒的生長速度為每年7cm左右,3~14歲的兒童生長速度為每年4~5cm左右,14~18歲左右的青少年為每年5.5~6.5cm左右,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同性別、同年齡及同地區(qū)的正常兒童2個標準差,則說明多半是先天性的矮小。
若孩子的身高的生長速度尚在上述范圍以內(nèi),且第二性征出現(xiàn)得較晚,例如女孩14歲以后仍未迎來月經(jīng)初潮、男孩16周歲以后睪丸還未發(fā)育,說明他們多半是晚長。
家長們需要定期記錄孩子的生長速度,然后與同齡孩子之間進行對比,如果生長速度正常(大約每年保持長高5~7cm左右),且骨齡也在正常范圍內(nèi)(可去醫(yī)院做骨齡檢查),那么說明孩子僅僅只是晚長,平時多注意飲食、運動及睡眠這三方面即可。若生長速度有異,或者骨齡和年齡不符,需要及時就診找出原因干預治療,以免影響日后的身高發(fā)育。
矮小門診服務時間:
本部:每周三上午8時至11:30時
常營院區(qū):每周四上午8時至11:30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