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 > 正文
      最新!深圳證監局點名部分券商:研報業務內控不到位 對從業人員疏于管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4 22:59:12

      7月4日,深圳證監局發布了2023年第2期證券期貨機構監管通訊。


      (資料圖)

      在本期通訊中,深圳證監局針對部分證券公司及相關人員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內部控制不到位、個別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營銷不當、證券營業部對從業人員執業行為疏于管理等問題予以通報提示。

      轄區券商研報業務內控不到位遭通報

      在本期通訊中,深圳證監局表示根據檢查發現,部分證券公司在發布研究報告業務展業過程中,存在考核制度不完善及執行不到位,分析師調研活動管理、服務客戶、公開發表言論等方面的內控管理有效性不足,個別研報制作不審慎等情形。深圳證監局對部分證券公司及相關分析師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談話等行政監管措施。

      每經記者獲悉,今年4月末,監管機構向各券商通報了2022年研報業務“雙隨機”現場檢查情況,共覆蓋45家券商的300篇研報。此后,研報業務罰單綿延不斷,據記者統計,5月以來,各地證監局對證券行業研報業務開出的罰單數量共計43張,涉及23家券商,這也意味著覆蓋的45家券商中超一半都有相關違規行為。

      就深圳證監局而言,共計開出5張研報業務罰單,其中2張分別針對招商證券和東亞前海證券,另外3張則指向招商證券、東亞前海證券及英大證券相關分析師或負責人。

      如,東亞前海證券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內控機制不完善及執行不到位。如未及時更新完善研報業務內部管理制度,在分析師調研活動管理、服務客戶、公開發表言論等方面的內控管理有效性欠缺,對研究所員工的考核指標體系不全面、考核留痕不充分等。二是研報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不足。研報質控合規人員配備不夠,審核獨立性不強,對研報質量和合規性審核把關不嚴。三是研報制作不審慎。個別研報存在內容表述不嚴謹、未注明信息來源、信息引用有誤、底稿不完整等情形。

      因此,深圳證監局在此次通訊中提出,轄區各證券公司應加強研報信息來源和留痕管理,強化研報制作、審核、發布全流程內部控制,規范公開發表言論和客戶服務活動管控,完善人員績效考核和內部問責制度,不斷提升業務質量與合規水平。

      對從業人員疏于管理進行通報

      此次深圳證監局還通報稱,某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在營銷過程中,運用單一客戶案例、客戶感謝視頻進行展示宣傳,個別銷售人員面向客戶推介產品時有誤導性表述,個別員工自行裁剪經公司審核的營銷素材對外發送,合規人員對于營銷素材的審核留痕不足。上述事項反映出公司規范意識不足、內部控制不到位,被深圳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記者了解到,該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為深圳德訊證券顧問有限公司。

      另外,深圳證監局在日常監管發現,某證券營業部個別未登記為證券投資顧問的人員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營業部現場公示信息顯示其具有“投資咨詢資格”;個別投資顧問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未有合理依據;個別非營銷人員參與基金銷售獲取獎勵;個別不符合期貨從業人員條件的員工從事中間介紹業務獲取獎勵。

      深圳證監局表示,上述事項反映出營業部疏于從業人員管理,對員工執業行為培訓、監督不到位,被深圳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應加強合規管理,嚴格規范工作人員執業行為,督促員工勤勉盡責,保障規范經營。記者發現,該營業部為華西證券深圳民田路證券營業部。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機構監管工作會議召開后,深圳證監局迅速召開專題會議學習研討。其中提出,結合轄區監管實際,明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壓實轄區保薦機構“看門人”責任,推動投行歸位盡責;以整治從業人員違規買賣股票為抓手,強化轄區證券經營機構從業人員監管,建設良好的行業文化和生態;以“防風險”為底線,繼續完善事前事中風險監控體系,做好對重點公司、重點業務、關鍵人員的監管。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