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 > 正文
      天天熱推薦:滾燙的人生
      來源:新華日報 2023-07-06 07:17:19

      四月芳菲盡,九度杏花開。他鄉成故鄉,故鄉成遠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能在萬里之外的邊疆堅守九年?人生能有幾個九年?

      是啊,夜深人靜時,我也追問過自己,這九年,背井離鄉,拋家別子,為了一片遙遠而陌生的土地,值得嗎?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說,一個人,一輩子,要處理好“三種關系”:一是人和自然的關系,二是人和人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處理好“自己”和“自己”的關系。

      援疆工作,一屆三年,一般期滿就算“圓滿”,便可“凱旋”。而我三年三年又三年,這完全是我自己和自己對話、爭論、妥協的結果,在那些決定去留的關鍵時刻,在艱難、矛盾甚至痛苦的抉擇中,我沒能“說服”自己,沒能“放過”自己。

      我們赤裸裸來到人世時,就向死而生,走向一個確定而悲觀的終點。當一個人開始尋找人生意義時,他的人生就是充滿意義的。

      為了安頓好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我和伙伴們從零起步,歷經風雨,飽嘗艱辛,創辦了伊寧縣紡織產業園區。2017年8月15日,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天。那天,園區一期建成啟用,1805名少數民族農牧民成為產業工人,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的命運從此改變。如今,入園企業越來越多,有的員工買了私家車,有的員工買了商品房,有的員工還當上了廠長。對我來說,每次走進園區、走進車間,看到那些忙碌的少數民族員工,都會由衷地感到幸福:因為我們這些異鄉人的到來,讓他們擁有了夢想,走向了美好。面對懷疑、質疑、譏諷,我們始終埋頭苦干,含汗奔跑。

      在我看來,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半途而廢。我把最清晰的腳印,留在最泥濘的路上。剛到伊寧,看到當地教育的嚴峻態勢,我夜不能寐。教育是對未來的一種定義,教育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未來的高度。教育沒有希望,未來就沒有希望。為此,我們自我加壓、自討苦吃,新建學校、引進師資,全方位助力教育發展。功夫不負苦心人,一批批學生考取了重點大學,甚至有少數民族學生因此走進了北京大學的大門,重新燃起當地老百姓對教育的希望。

      為了讓當地買不到、買不起課外讀物的孩子們有書可讀,我們組織了“讓閱讀照亮邊疆孩子的未來”圖書捐贈行動,我發動家鄉南通的親朋好友和愛心人士,共募集圖書110多萬冊。大家真是好樣的,有的幫助宣傳發動,有的自發組織車隊轉運,有的義務幫助打包,那些帶著體溫的愛心圖書運抵新疆,往往還沒來得及上架,就被渴望知識的孩子們搶去一睹為快。

      因為我的任性,這么多年,沒能在年近八旬的母親跟前盡孝,知子莫若母,她怕影響我工作,偶有電話,卻只道家常,不言思念。我知道,她一定是多少次撥了號碼后又放下,那些樸素平淡的家常話,凝聚著一個母親思兒心切、情難自禁下的強顏歡笑。我離家時,兒子才五年級,如今已上大二,在他成長中最需要我的時刻,我缺席了,這成為我終生的遺憾。我的妻子,身有病痛,卻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累了,不敢放下,只能左肩換右肩,默默前行。

      路遙說過:“你既然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就得舍棄人間許多美好。”我是個自私的人,愧對虧欠很多人,尤其是家人,此生難以償還。然而,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個世界總要有人擔當和犧牲,總要有人義無反顧、橫刀立馬,“雖千萬人,吾往矣”,盡管眉梢添雪、風華不再,但我無怨無悔,心甘情愿。

      前幾天,三個維吾爾族老干部過來找我,給我戴了一頂小花帽,說了一句讓我無比感動的話:“你可能不認識我們,但我們都認識你,默默關注你,你為這里做了很多事,這么多年你辛苦了!”

      一位哈薩克族大姐來我辦公室,送給我她親自縫制的哈薩克族大袍,含淚和我說:“我們不忍心再挽留你了,你回去和你的家人一起吧!”

      一位當地素不相識的老百姓給我發短信:“是您讓我感到溫暖,看到無法用財富和職位衡量的東西,看到有人愿意無條件地為他人付出,看到了情懷和擔當,謝謝您。”

      一位我最敬重的作家朋友,為我填詞一首:“生來豪杰應如斯,苦樂憑誰知。胡楊不倒,大業新創。衣錦何遲遲!十年心血伊寧改,歷歷不勝思。天山雪映,杏花傷謝。心燙去留詞。”

      我的力量微薄而有限,但我在某段時期、某個范圍、某種程度上影響和改變了某一個地方,這就夠了。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看著燦爛的杏花,和各族同胞同樣燦爛的笑臉,我常常淚流滿面,這是幸福的淚水、喜悅的淚水、牽掛的淚水,就讓它們恣意滴落吧,留在這片熱土,融入我深愛的“第二故鄉”。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如果讓我再次選擇,我還是會選擇這種滾燙的人生。

      此去經年,山長水闊。離愁切切,前路漫漫。

      此時此刻,我的臉上云淡風輕,內心早已兵荒馬亂。

      驀然回首,一幕幕奮斗的場景,一幅幅拼搏的畫卷,一個個煎熬的時刻,仿佛就在眼前。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容易產生感情,這種感情,就像悠悠流淌著的伊犁河,源頭只是一束支流,越到后面越廣闊,越到后面越深沉。

      我把所有的美好,都裝進行囊,讓它時刻溫暖我的心田、伴隨我的一生。

      我揮一揮衣袖,作別他鄉的云彩。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帶著淚水,帶著不舍,更帶著祝福。

      (作者系江蘇南通籍援疆干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