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陽光直曬太陽能光伏板矩陣,電網正承受著來自大規模新能源發電的沖擊。
“中午12點,按照電網調度指令,儲能電站啟動兩小時的調峰任務?!?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位于寧夏利通區的北京奇點(達儲科技)同利變100MW/200MWh共享儲能電站看到,39個5.2MWh儲能單元同時啟動運行。
(資料圖片)
另一邊,在國能寧夏靈武發電有限公司廠區,36臺630kW的飛輪儲能單體設施整齊排列,磁懸浮飛輪正在地下飛速旋轉,以毫秒級的響應速度為區域電網的穩定運行提供調頻服務。
這也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飛輪儲能調頻項目。
“項目投運以來,運行穩定。對比常用的儲能技術和應用場景,飛輪儲能技術具有安全性好,環保性好、壽命長、深度充放電能力、充放電次數大,調頻性能高、后期維護量小等特點。”上述飛輪儲能項目的負責人介紹。
“塞上江南”追光
“寧夏儲能政策相對比較明朗,我們還有幾個在寧夏的共享儲能項目也在建設中?!鄙鲜龉蚕黼娬镜捻椖拷浝砀嬖V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一名在西北從事儲能行業的專家認為,寧夏儲能“勢起來了”。增速原因之一在于,“寧夏在學習山東的經驗,去年底要求并網的光伏必須配儲,在嚴格執行了?!?/p>
“伴隨著‘沙戈荒’基地的快速開發,預計到‘十四五’末,寧夏新能源裝機有望達到60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預計將超過60%?!眹译娋W寧夏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寧夏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任米寧表示。
截至今年4月底,寧夏已并網儲能電站16座。儲能,正為“塞上江南”的新能源布局提供下一個增長極。
回溯寧夏的新能源發展史,在從無到有的十四年時間里,寧夏的光伏產業已然站上“狂飆”位。位于黃河幾字灣口,著名的河套平原上,正從肥沃的農耕土壤中生長出追光、沐風的新氣候。
“下雨就像下金子?!边@是當地人對雨季的描述。雨天少,晴天多,充足的日照養育著光伏發電。
2022年年末,寧夏電網新能源裝機規模占比突破50%,新能源超越煤電,成為寧夏電網第一大電源。寧夏電網也成為繼青海、河北、甘肅電網后,全國第四個新能源裝機占比突破50%的省級電網。
事實上,寧夏是全國最早嘗鮮光伏發電的省份之一。2007年到2008年間,國家發改委分批次核準了4個項目,其中上海兩個、寧夏和內蒙古各一個,核準電價為4元/千瓦時,這也是我國商業化光伏電站發展的開端。自2009年突破了1000萬千瓦大關以來,寧夏在2019年實現了光伏裝機規模5000萬千瓦。
今年的寧夏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并且提出“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300萬千瓦”的目標。目前,騰格里沙漠東南部的中衛市、吳忠市和固原市正在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
獨立儲能快跑
從今年6月30日的儲能電站并網潮的情況中不難看出,獨立共享儲能電站正加速滲透。百兆瓦級的獨立共享儲能電站項目密集落地、并網。
新能源“強配”使得國內儲能電站經濟性不高、利用率不足造成的資源浪費的困境伴隨電站規模的放量。而共享式的獨立儲能電站能夠提高大型儲能地面電站的利用率,并豐富儲能收益來源。
2022年,全國范圍內,并網投運的獨立儲能電站有38座,啟動施工建設和EPC/設備招標的達109座,總規模16.5GW/35GWh。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獨立儲能電站之所以能成為當前主要的大儲增量,政策保障和盈利渠道多元化是主要原因。
2022年《電力現貨市場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指出,儲能可參與容量補償、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其中,山東、山西、廣東、甘肅制定了儲能參與現貨市場細則。部分省市提出,獨立儲能容量可作為新能源開發商租賃抵配儲要求。
結合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的項目招標數據,20省份已發布獨立儲能招標,其中,寧夏、山東、山西位列前三,三者合計發標達12.95GWh,占比47.6%。其中,寧夏招標規模遙遙領先,達5.36GWh。
不只是寧夏,新能源的風吹上遼闊的大西北地區。
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西北五省正在成為儲能發展的良地。多位儲能企業戰略負責人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大西北地區是他們強烈看好的大儲市場。
當諸多新能源大基地落子西北之時,在新能源配儲政策的帶動下,新型儲能的發展也吸引了眾多目光。從投運數據看,西北地區儲能規模正在迅速膨脹。
根據《2022年度電化學儲能電站行業統計數據》,寧夏、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均躋身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電站排名前十的省份。在上述西北五省中,除了陜西省之外,其余省份的新增投運總能量同比增長率均超過100%。
陜西在2022年規劃建設共享儲能電站16座,其中渭南6座、延安5座、榆林5座。新疆電網已并網接入自治區發電側光伏的儲能示范項目共14座。
西北各省新型儲能的發展目標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甘肅、青海兩省都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600萬千瓦,寧夏的目標是500萬千瓦。
這意味著,與現有規模相比,這些地區要在未來三年實現5到10倍甚至更大規模的增長。
電站商業化探索
據寧夏電網2023年5月儲能月報數據顯示,北京奇點(達儲科技)利通區同利變100MW/200MWh共享儲能電站當月平均充放電小時數和利用小時數位居首位。
去年5月10日,寧夏發改委下發了《關于開展2022年新型儲能項目試點工作的通知》?!锻ㄖ分赋?,在吳忠市、中衛市及寧東基地,建設一批新型儲能試點項目,給予這一批儲能試點項目0.8元/千瓦時調峰服務補償價格。
試點項目按照“先投先得”原則,項目須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建成并網。同時,文件還給出了保底的調用次數,每年300次。這使得在此投資的儲能電站能夠確保有一定的價格回收。
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靈武火電廠擁有目前全球最大飛輪儲能調頻項目。該項目的項目經理介紹,通過執行電網下達的一次調頻和AGC調頻任務,該項目目前每個月可獲得收益300萬至350萬。一次調頻每充放一度電可以獲得15元的補貼,總體來看這樣的收益是比較可觀的。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在走訪中了解到,由于目前有多個省份尚未出臺有關儲能電站復合調用的明確文件,在非調峰時期,共享儲能電站是否能夠參與電力現貨交易市場增加收益來源還相對比較模糊。
這并非個別情況,“容量租賃使用權存在爭議,缺乏分省份落地機制,收入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F貨市場仍處于建設初期,多數省份尚無法通過現貨市場實現套利。新版‘兩個細則’將獨立儲能納入輔助服務市場主體,但多數省份政策尚待落地收益來源較為單一,多個收益渠道最終實現度堪憂,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場信息披露機制,市場規則透明度較低。”億緯儲能國內區域銷售中心總經理劉洪光認為。
業內人士亦反復呼吁,“期盼出臺的儲能政策具有延續性和穩定性。”
另外,某公司的項目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電網側儲能電站的接入點其實是有限的,需在電網變壓器附近。其所在地附近的7個接入點都已確定有項目接入,或已并網或已完成招標。而尋找新的接入點,或通過增設變壓器再新建儲能需要的審批時間將以“年”為單位。
這也意味著,在一輪搶裝潮過后,電網側儲能招投標節奏或許會在將來的某一階段因受限于接入點而放緩。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