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
【資料圖】
長江行:從三江源至入海口
編者按:
長江,我國第一大河,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等11個省區市。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從6月15日起,新華社“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長江篇”小分隊從長江源頭出發,沿江而下,一路前行至長江入海口,以行進式融合報道的方式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發生的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展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從6月29日起,我們開始陸續推出相關報道。
04:067月20日,在江西省進賢縣鐘陵鄉,一只被救治康復后的東方白鸛將信將疑地走出木箱子,回頭看了看守護在它后面的工作人員,適應一段時間后,展翅向田野飛去……
在鄱陽湖畔有這樣一群人,候鳥到來、路過、飛走,他們始終在這里守候。不僅救助落單、受傷的候鳥,同時還幫助候鳥回家,回歸自然。他們由救護人員、巡護員、醫生和警察等人員構成,共同保護這群來自天空的朋友。
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主任汪志如就是其中一員。據他介紹,這只東方白鸛是7月5日由進賢縣森林公安局送來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造成的體能下降。經過半個月救治后已經康復,經科學評估達到放飛標準。
↑在江西省進賢縣鐘陵鄉,被救治康復后的東方白鸛向田野飛去(7月20日攝)。
汪志如說,從2003年開始,監測發現部分東方白鸛會選擇留在鄱陽湖繁殖。候鳥變成留鳥,主要是因為它們適應了這里的氣候和環境。他說:“東方白鸛作為大型涉禽,主要食物以魚類、蝦、蚌殼等為主,長江十年禁漁措施成效明顯,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資源。”
鄱陽湖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重要的水鳥越冬地,在全球生態位中占據重要地位。每年10月下旬左右,70多萬只越冬候鳥陸續從東西伯利亞、中國黑龍江、新疆等地飛抵鄱陽湖,其中包括全球98%的白鶴、80%的東方白鸛和一系列珍稀鳥類。
汪志如介紹,每年下半年,來鄱陽湖越冬候鳥最多的時候才是他們最忙的時節。夏天偶爾也會有一些留鳥及夏候鳥因傷病等原因被送過來。
↑在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飼養員給被救助的東方白鸛喂食完畢后,準備離開(7月15日攝)。
↑在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在給東方白鸛做體檢(7月15日攝)。
↑在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將體檢完畢的東方白鸛送回(7月15日攝)。
↑在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在檢查東方白鸛翅膀的康復情況(7月15日攝)。
↑在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在觀察東方白鸛的康復情況(7月15日攝)。
救護中心接收到動物之后,首先會進行隔離處理。然后,會對它們進行體檢,觀察有無外傷,檢測心率,測量體溫,采集糞便、血液樣本進行化驗,查看有無寄生蟲。隨后,專業獸醫師會對其對癥治療。恢復治療一段時間之后,救護中心會對它們的體能、體重、行為能力等進行科學評估,看它具備不具備飛行能力,看到人類會不會躲避。
“如果看到人類,它會躲藏或者感到害怕,那么就是合格的。如果人們走過去,它不但不怕,反而像寵物一樣依賴你,那就不行。”汪志如說。
↑在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為一只即將放飛的東方白鸛佩戴調整GPS跟蹤器(7月20日攝)。
↑在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汪志如(中)和工作人員一起為一只即將放飛的東方白鸛佩戴調整GPS跟蹤器(7月20日攝)。
↑在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將東方白鸛裝箱,準備前往南昌市進賢縣進行放飛(7月20日攝)。
↑在江西省進賢縣鐘陵鄉,東方白鸛緩緩走出木箱,準備回歸大自然(7月20日攝)。
↑在江西省進賢縣鐘陵鄉,工作人員將救治康復后的東方白鸛放歸自然(7月20日攝)。
汪志如提醒市民,在野外發現野生動物時,因為它們身上有很多未知細菌,大家輕易不要上前接觸它們。在野外發現掉落地上的幼鳥,大家要先看一看,如果有明顯的受傷痕跡,就給救助中心打電話;如果沒有明顯外傷,就不要去干涉。“許多小鳥在練飛的時候掉下來,它們的父母可能就在邊上。在哪里發現的,就放回哪里。救護幼鳥最好的方法還是找到它的父母,讓它的父母來撫養。”汪志如說。
截至目前,成立于2010年的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已經救護130余種、7000余只動物,其中鳥類101種、6000余只。
“我們救護野生動物,每救護成功一次,把它們放歸到野外,我們都感覺很開心,感覺又一個生命在我們手上得到延續。”汪志如說。
除了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之外,工作在護鳥一線的還有巡護員、醫生和警察等人,他們共同為這些需要救助的候鳥筑起一道保護屏障。
江西省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王小龍37年堅守湖區一線,徒步巡湖40多萬公里,已經救護放飛鳥類300多只。他每天都要給收治的候鳥喂食,還定期聯系醫生給它們做體檢。
↑在位于江西省永修縣的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站,王小龍安撫一只東方白鸛(7月15日攝)
↑在位于江西省永修縣的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站,王小龍將一只東方白鸛抱出體檢室(7月15日攝)。
↑在位于江西省永修縣的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站,王小龍在觀察一只收治的天鵝(7月15日攝)。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吳城鎮中心衛生醫院醫生魯鵬多次參與候鳥救治,他說:“醫治候鳥跟看兒科差不多,因為它們不懂得和人類交流,只能通過觀察、觸摸等手段去診斷。”平常他們也會惡補相關科普知識以掌握不同鳥類的特點和習性。
↑在位于江西省永修縣的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站,魯鵬(右)和同事正在為一只被救助的小天鵝進行體檢(7月15日攝)。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公安局水上派出所副教導員王軍,在這邊工作了10年,跟候鳥也打了10年交道。他發現,許多老百姓發現受傷或需要救助的候鳥,會第一時間給他們打電話,然后就一直守護在那里。他說:“現在鄱陽湖的候鳥,哪里都敢去了,老百姓家的魚塘、麥田,它們都敢落下來,因為它們覺得安全,老百姓不會去趕它們。”
策劃:鄭衛、蘭紅光、李興文
統籌:王毓國、高皓亮、金立旺
記者:金立旺、萬象、王乙杰
報道員:周海燕
視頻剪輯:王乙杰
新媒體編輯:王海燕、周大慶、徐嘉懿、郝建偉
美編:穆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