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圈作為原創超級IP,一直是圖書行業和文化行業的關注焦點。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十一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全民閱讀媒體聯盟、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的全民閱讀“紅沙發”系列訪談活動邀請米小圈系列作者北貓和出版方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以下簡稱“川少社”)社長常青、首席編輯明琴,圍繞“童書 IP 的多產業鏈打造及國際化推廣”主題展開討論。
米小圈IP的誕生:人物塑造是關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前,米小圈系列已成為許多小學生的學前必備讀物,在圖書市場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米小圈為什么如此深受孩子喜愛?從北貓的創作過程,可以窺見一斑?!拔沂亲鰟赢嬀巹」ぷ鞯?,我一直特別想做一本孩子真正喜歡的童書。但是給孩子寫童書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因為成年人離孩子的內心世界越來越遠了。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我會去書店,偷偷站在一個角落里,觀察孩子們喜歡看什么樣的童書;我也會去玩具店,看他們喜歡什么樣的玩具;看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了解當代孩子到底喜歡什么樣的作品;還會去看他們的作業是什么樣的,他們的課本是什么樣的。通過這樣的觀察,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有了深入了解,然后我就開始動筆寫‘米小圈’。”
活動現場
北貓說,最開始沒有“米小圈”這個名字,“我只是有一個大概的構思,想了很多很多名字,有一天我突然看到家里的甜甜圈,我覺得用這個作為主角的名字是一件特別搞笑的事,當孩子聽到‘米小圈’這三個字的時候他可能就樂了。我靈機一動,就把我的主角名字定為‘米小圈’。后來事實證明,孩子們確實都很喜歡這個名字。”
編輯明琴認為,形成IP的關鍵是人物塑造,作者在人物刻畫上的功力是頂要緊的,這取決于他對兒童文學是否熱愛,對兒童的生活是否用心觀察。“首先要看人物是不是有個性,就像我們不會把米老鼠看成唐老鴨,也不會把米小圈看成姜小牙或者鐵頭。其次,有了有個性的人物之后,怎么把這個人物塑造出來。比如北貓剛才談到他怎么觀察兒童,這需要很大的功力,從觀察到落筆再到成書,這中間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如何取材和選材,怎樣用每一個情節來塑造人物,以及價值觀念的體現,等等。”
米小圈IP的國際化推廣
米小圈不僅受到國內讀者的喜愛,在海外也逐步建立起忠實的粉絲群。據統計,米小圈圖書版權已輸出至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挪威、印度,并榮獲2017年度輸出版優秀圖書獎。米小圈圖書實體出口美國、西班牙、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在美國、新西蘭、挪威、新加坡、加拿大被多家海外知名圖書館館藏。
越來越多海外兒童用米小圈圖書來學習中文。新加坡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多次將米小圈圖書選入新加坡教育部推薦書目。美國華盛頓州歷史最悠久的二年制學院之一克拉克學院官網也推薦川少社出版的米小圈圖書,評價該系列讀物是學習中文的優選橋梁讀物。在西班牙巴塞羅那中國文化中心,對外漢語教師利用《米小圈上學記》《米小圈漫畫成語》幫助華裔小朋友學中文、講故事并創作自己的中文上學日記。
據川少社社長常青介紹,為了更好地對米小圈IP進行國際化推廣,川少社在對外授權中采用“品牌授權”的思路,同時在后續的編輯出版和營銷環節,給予海外合作方多方位支持,目標是協助海外出版商在本土打造米小圈品牌圖書。
常青認為,米小圈能夠受到海外讀者的喜愛和追捧,主要是因為它的內容反映了中外兒童成長中的共性問題。米小圈內容所體現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價值能夠被中外兒童理解、認可和接受,加上采用了幽默風趣的呈現方式,所以它能受到這么多小朋友的歡迎。米小圈這個中國孩子的成長故事,也可以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誠實友善、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文化價值傳遞出去,讓海外兒童了解中國孩子,了解中國文化。(圖片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提供)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