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與前提。7月份,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約1158萬人涌向就業市場,加上暑期高中、大學在校生尋找實習工作的高峰期,象牙塔出來的學生們缺乏社會經驗,他們的就業安全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深圳張女士入職時被要求上交畢業證原件,離職時才予以歸還;“黑中介”“假獵頭”聲稱只要繳納服務費就能提供高薪職位,結果工作沒有,錢也打了水漂;傳銷公司、網絡電信詐騙集團打著高薪招聘、公費旅游幌子誘騙赴境外從事傳銷、詐騙活動,拒不配合就演變成“消失的她”;“兼職刷單”、金融投資等等手段層出不窮,這些就業陷阱給涉世未深的畢業生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全社會關注畢業生就業,警惕規避各種陷阱,合力共筑就業安全防線。
學法用法,勇敢說“不”。畢業生要提高安全意識,保持清醒頭腦,掌握基本法律知識,必要時勇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一旦遭遇侵權情況,可以撥打12333電話或前往人社部門投訴舉報。找工作要尋求正規途徑,接受中介、熟人或者親人工作介紹時,要充分了解工作性質,遇到危險情況堅定拒絕、果斷跑路,及時報警保護自身安全。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畢業生們要樹立正確就業觀,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樹立勤勞致富就業觀,自覺抵制各種“偽”高薪誘惑。應該看到,不同的職業崗位,客觀上確實存在差異,就業者自身條件也存在差別,要結合個人特長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著眼長遠,腳踏實地,保持平實之心,在社會大校園中持續學習、積累經驗,在實踐中迅速成長,才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走得更穩,擁有更多可能性。
加強監管,全面護航。全社會應該齊心協力為畢業生安全就業護航。打擊犯罪規范就業市場。開展就業安全防范專項活動,規范社會招聘行為,加強網絡招聘平臺監督,及時發現并取締有詐騙、傳銷性質的招聘廣告,加大勞動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充分利用市場監督,社會信用建設,營造安全就業社會環境。扶植企業擴寬就業渠道。通過擴補貼、降稅費、發貸款穩住企業“基本盤”的同時,鼓勵畢業生積極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新農人”項目等,號召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出臺引才政策、扶持創業孵化項目,幫助畢業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開創就業新賽道。出臺就業幫扶保障政策。2023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啟動了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要求摸清畢業生去向,建立幫扶臺賬,進行結對幫扶;有的地方出臺了新就業職工生活補助、租房補貼、購房補貼等政策,給予畢業生就業充分保障。
青年是最大的社會財富,助力青年平安就業,關系著個人成長和家庭幸福,關聯著國家發展和社會和諧。社會各界對畢業生傾注更多關心和重視,努力營造更加安全的就業環境,讓青春在奮斗和挑戰中綻放精彩。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王維煒(宜昌夷陵)
責編:丁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