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 > 正文
      兵韜志略|美軍部署新微型潛艇,瞄準“太平洋地區特種作戰”
      來源:澎湃新聞 2023-08-06 07:18:06

      熱點新聞: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近期美國海軍部署了一艘新型微型潛艇,將用于“海豹”突擊隊執行秘密任務。報道稱,這種新型潛艇能使“海豹”突擊隊在“溫暖、得到充分休息、補充水分和準備就緒”的情況下抵達目的地,未來將成為太平洋地區特種作戰的理想選擇。

      點評:隨著軍事前沿技術的不斷進步,美國海軍在特種作戰力量投送和部署方面都出現了各種新的模式,其中使用微型潛艇作為力量投送工具,成為其越來越重視的手段。與常規潛艇相比,微型潛艇尺寸和排水量小,易于隱蔽和突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常規潛艇不適合抵近敵近岸、港口及淺海作戰的不足,對于幫助海軍特種部隊抵近危險海域進行低強度滲透作戰具有極大的作戰價值。此次美國海軍首次部署的新型潛艇為“干式”微型潛艇,在裝備“海豹”突擊隊使用后,可大幅提升后者的部署與作戰能力。

      新型微型潛艇可由核潛艇攜帶,在距離目標一定距離時脫離母艇,運載“海豹”突擊隊執行滲透任務。大幅增強美海軍特種作戰能力“海豹”突擊隊是美國海軍特種部隊的重要組成力量,也是美軍實施局部戰爭、應付突發事件的殺手锏,在美國歷次戰爭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微型潛艇作為“海豹”突擊隊力量投送的重要裝備,更是具有不容小覷的戰術價值。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一直在大力研制和裝備微型潛艇,并專門創立了“海豹突擊隊運輸系統”項目(Advanced SEAL Delivery System,簡稱ASDS),目前已經研制出了較為成熟的Mk系列微型潛艇,其中最先進的Mk 11型由鋁合金和玻璃鋼制成,滿載時重17噸,工作潛深為6米,具有良好的作戰性能指標。但由于該系列潛艇采用的都是“濕”式設計,即所搭乘的特戰隊員必須穿著復雜的潛水裝具,在整個行進過程中又不得不暴露在冰冷的水中,因此大大消耗了特戰隊員的體力,使得潛航持續時間只能限制在3~4小時以內,不利于長時間水下滲透行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了改進上述問題,近年來美國海軍開始加大對新型潛艇的研發力度,意圖可以使特戰隊員無需穿戴潛水裝具,也不必暴露在潮濕的水下環境中就可以實施行動,從而極大改變特戰人員的水下作戰方式。2018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布成功以S351“復仇女神”潛水器為基礎研發出了一款電動微型潛艇,類似于傳統潛艇的縮小版,排水量30噸左右,長度不到12米,航速5節,最大航程66海里,最大下潛深度能達到100米,可搭載8名特種兵或1噸貨物。最重要的是,該型潛艇裝備有“干式甲板運載艙”,可以讓乘員不用一直浸泡在寒冷的水中,也無需穿戴呼吸器和潛水服,就能在舒適、溫暖的環境中工作,這樣可以使特戰人員的體能消耗更少,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也更強。2023年5月,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海事執行辦公室又宣布,洛馬公司已經向海軍交付了兩艘該型“干”式微型潛艇,其中第一艘已經投入使用,并達到了初始作戰能力要求,目前正在進行第三臺微型潛艇的交付工作。從整體上來看,這種新型潛艇無論造價、體積還是技術成熟度都比之前的Mk系列潛艇要優良得多,可為海豹部隊提供“在完全干燥的環境中”的安全、秘密遠距離投送。未來一旦大批量裝備,必將會大大增強美國海軍特種部隊的作戰部署能力。

      新型微型潛艇將進一步提升美國海軍的特種作戰能力。太平洋地區特種作戰的選擇目前,美軍在太平洋區域擁有一支強大的作戰兵力,特別是2018年5月成立印太司令部后,作戰區域進一步擴大,兵力部署也進一步增強,成為美軍各聯合作戰司令部中規模最大、責任區最廣的一個,常年部署或者前沿部署一個以航母為核心的航母打擊群和一個以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的遠征打擊群,可以隨時對地區事務進行干涉。盡管擁有絕對的海上力量優勢,但美海軍一直認為目前這兩支戰斗群力量在太平洋區域的優勢已經大大減弱,必須要通過增加新的作戰力量特別是特種作戰力量,來緩解在該地區的戰略競爭壓力。

      目前,美軍在太平洋地區負責協調、計劃和指揮特種作戰行動的是太平洋特種作戰司令部,該司令部正式成立于1983 年,作為一個快速部署的聯合特遣部隊運作,擔負著支持印太戰區司令部實施戰略威懾、快速處理危機和應對美國及其利益構成在該地區所面臨的威脅等任務,是美軍所有戰區特種作戰司令部之中責任區面積最大、交通線最密集、人口最多的司令部。美海軍在開展特種作戰行動時,對潛艇力量的作用非常重視,將其視為實現特種作戰人員快速運輸和開展攻防行動的重要手段。目前,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潛艇部隊主要包括“弗吉尼亞”級、“洛杉磯”級和“海浪”級三種型號的36艘攻擊核潛艇,可執行反潛、反艦、對地攻擊、情報偵察監視、危機預警、特種作戰與戰略威懾等多種戰略戰術任務,是實施該地區海軍特種作戰行動的重要力量。

      此次美海軍部署新型微型潛艇后,是對上述作戰力量的一種有效補充,可以讓美海軍特種部隊尤其是海豹突擊隊從潛艇或其他海上平臺出發,神不知鬼不覺地逼近敵方海岸,實現更強的特種作戰與情報獲取能力。而美軍其他精銳特種部隊也可以借助這款裝備輕松抵達海岸附近深入敵后或其他敏感地點,實施偵察情報或者直接對重要目標和設備進行破襲。這種微型潛艇還可以更方便地與其他潛艇對接,甚至可以快速從美國本土空運到亞太地區,找個碼頭就能與核潛艇裝配在一起,不僅部署更加靈活,而且還節約了大量時間,從而大幅提升美軍特種部隊的遠程兩棲滲透與偵察能力,成為美軍在太平洋地區開展特種作戰的理想選擇。

      美國海軍核潛艇背部安裝的濕式蛙人輸送艇(SDV)。未來大國對抗或更加激烈近年來,隨著美國將戰略重點不斷向“大國競爭”轉移,美軍在進行各種戰略規劃時,首先會考慮到未來與大國的高端對抗,如何對大國進行戰略威懾已經成為美軍諸多戰略規劃的首要考慮。例如,美國近年來所提出的“全政府戰略”和 “太平洋威懾計劃”,就是針對大國對抗,將資源集中在關鍵的軍事能力缺口上,以增強美國戰略威懾的可信度。此外,美印太司令部還專門提出了針對地區大國競爭所需要的“四大支柱”計劃,包括要建立一體化聯合部隊,通過實現可支配海洋、空中、陸地、太空和網絡空間領域的能力來增強聯合部隊殺傷力,同時改進區域兵力結構及部署,強調能夠在不集結兵力的情況下形成規模優勢等。

      為了更好地實現大國競爭目標,美軍還一直在積極探索新的作戰理念,提出了“抵抗作戰”“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等諸多新概念。其中,“抵抗作戰”概念是一個基礎框架,通過使用包括特種部隊、心理戰和民事事務等在內的各種手段,加強所謂“友好盟友”的軍事能力,實現在面對敵對力量攻擊和占領時能進行有效民事和軍事抵抗的能力?!斑h征前進基地作戰”概念則是由海軍陸戰隊提出,通過使用高機動性、低特征,持久且相對容易維護和維持的海軍遠征部隊,從一系列位于對抗海域或者潛在對抗海域的簡易臨時陣地,進行海上拒止,從而形成以前沿島礁為依托,依靠小規模部隊的偵察與反偵察、機動式防空反艦導彈系統,在敵軍強大的精確打擊綜合體系覆蓋范圍內具有有效 “區域拒止”的能力。

      新型微型潛艇可由大型運輸機進行全球機動部署,具備較強的戰略機動能力。根據“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構想,未來海軍陸戰隊還將完成從一支主要擔負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的力量向一支擔負小規模奪島作戰并主要實施區域拒止作戰的部隊轉型。為了實現該構想,美國海軍仿照冷戰時期北約在歐洲建立的“大西洋常備海軍部隊”組建模式,正在太平洋地區組建多支特遣部隊,用于迅速應對各種危機并對抗地區大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實力。此次美國海軍為海豹突擊隊部署新型微型潛艇,也是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概念的一種有效實踐,意圖通過利用更為先進的新興技術和武器裝備,使得美國海軍在與大國對抗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并占據優勢地位,不僅可在潛在沖突發生前構建有利環境條件,而且能在沖突爆發后以及作戰行動期間迅速展開海上力量戰斗部署,構建綜合性海上攻防體系。從未來發展來看,面對大國競爭壓力的日益加劇,尤其是大國對手海上軍事力量的快速發展,美國還將會繼續采取更多舉措來維護地區軍事優勢和主導權,從而使得大國競爭與對抗更加激烈。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云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周一期,不見不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