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研學研到我的工位上來了。”互聯網大廠的員工貝樂(化名)發現,研學團近來頻頻出現在公司的不同地點,打卡參觀。僅7月,貝樂就在公司遇見了6次研學團。有一次,公司大廳里甚至滾動播放著熱烈歡迎某縣中研學團的電子“橫幅”。
(資料圖)
在火熱的研學團中,存在一類較為特別的現象——“工位研學”。機構會組織中小學生,去網易、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研學,了解打工人的日常狀態。
記者了解到,不少“工位研學”活動涵蓋了國內外的大公司,上萬元的研學團并不少見。一家名為“北京未來菁英營”的研學活動,單人費用為9980元,內容涵蓋了去中科院、京東、科大訊飛等機構游學。簡介上寫著研學的目標——
“樹立學業理想,筑夢未來。”
【1】研學“新興”生意經:中小學生進職場,268元逛一天
早上10點是貝樂的上班時間。有次到公司時,貝樂就看見,公司門口站著一排排剛研學完的學生,拉著橫幅,進行互聯網公司研學的最后一步——在大門口拍合照。
僅7月,貝樂就在公司遇見了6次研學團,工作日時,有研學團的學生來參觀貝樂的工位,“我們的工位是大平層,他們很安靜地走了一圈,看了一下就走了。”
更多的研學團是在周末前來。有幾回周末加班,貝樂剛走進公司,大廳里就有不少穿著統一服裝的研學團學生,中間搭了一個架子,還有孩子在練輪滑,“非常熱鬧”。她遇見了有縣中學生來公司參觀,大廳里滾動著“歡迎”的電子橫幅。
她在社交平臺上記錄了對“工位研學”的觀察:“先繞我們工位一周,參觀當代互聯網打工奴慘狀,然后又去到公司健身房,圍觀不認真上班的摸魚健身人士哼哧哼哧,感知上班受罪健身受累的社會現實。”
發布帖子后,貝樂收到了詢問能否去其公司研學的私信。
與此同時,研學強調“學行合一”,利潤多高于普通旅行。不少機構開展了專門前往公司游學的研學團,這些研學團多面向6到15歲的中小學生,讓他們提前感受“打工”的氛圍。
一名武漢的研學機構開展了前往皇冠蛋糕、蒙牛工廠的研學活動,當天來回,項目售價268元,包含大巴車、中餐、研學課程和材料等費用,“這星期已經報名了40來個。”
與此同時,高價的研學團也屢見不鮮,且得到了可觀的市場反饋。在一家涵蓋國內外研學項目的游學營,國內的研學項目有英文支教公益研學營、未來外交官等主題,費用在599至73800元不等。
其中,一個名為“夢想的力量——北京未來菁英7日營”的項目,七天六晚的費用是9980元,其中有去京東、科大訊飛等公司游學安排,費用內不包含所在地到集合地的交通費。
“報這個團的很多,最近兩期都已經報滿了。”該游學營的工作人員表示,一個團有35人,4個老師,可以進入京東內部進行工作參訪,參觀文化長廊和分揀中心作業,講解京東的企業文化。
“我們和這些名企之間有合作,他們有專門的人帶我們進行參觀并且介紹企業文化,游學不會特別深度,因為孩子年齡都不大,我們就只是去看看他們的工作模式。”
【2】被泛化的教育焦慮:參觀職場的研學團是否有必要?
“工位研學”的發展,與研學游市場的火熱不無關系。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下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今年7月,鄭州市教育局等部門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方案》,將研學旅行正式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計劃2024年在鄭州全面鋪開研學旅行。
企查查APP顯示,全國2019年研學旅行人數增至480萬人次,2021年達到494萬人次,2022年突破600萬人次。至2023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超過1600個,研學企業30000多家。2023年前5月,研學旅行相關企業新增322家。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3年中國研學游市場規模被預測將達到1469億元。
與此同時,研學游也出現不少負面事件,行業亂象叢生。例如,一些研學團的帶隊老師僅為臨時招聘,名校游變校門口打卡,旅游項目草草了事,價格高、服務差的現象頻頻出現。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校內論壇中,有機構會發布相關兼職招聘信息,以此來招募研學營的輔導員或講師,招聘對象均為清北在讀學生。工作時間一般為5至7天,日薪在800到1400元不等。若工作內容包含講座,一個半小時約能拿到2000元的薪資。
火熱之下,“工位研學”能給中小學生帶來哪些裨益?
縣中研學團的學生參觀了貝樂所在的互聯網公司后,用文字記錄了這次旅行,提到了因為這次研學之旅,對未來的升學規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而在貝樂看來,“工位研學”更接近于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像去逛學校打卡拍照,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可能是一次開闊眼界的機會,能看到互聯網公司長什么樣子,但是要說對他們會有怎樣的影響,我覺得意義可能不是很大。”
九派新聞記者 萬璇 實習生 王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