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家好,我是李醫生!轉眼間已經到了末伏,一年中最熱的四十天馬上就要圓滿結束,那么在這個三伏天里,有很多人反應說即使是三伏天,也時常感覺自己身上涼,有的說是腰腿寒涼,有的說是后背發寒,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么咱們首先把這三種問題歸歸類,首先腿涼呢,多半跟我們的脾有關系,而如果是腰部寒涼,那就跟咱們的腎有關系,而背涼的話就要去找心,但是這些問題又殊途同歸,其實都是因為陽氣不足才引發的寒邪入侵臟腑,進而又反映到身體的這些部位,那么今天咱們就分享給大家三味中成藥,幫助大家補足脾陽、腎陽和心陽。
首先第一個就是腿涼“找脾”,當脾陽不足的時候呢,我們身體里的脾氣也很虛弱,那么這個時候體內就會更加容易滋生寒濕,而中醫說,脾主四肢,那么對外可能就表現為:時常感覺雙腿沉重發涼,并且還伴隨著腹脹腹痛,稍微吃點涼的,還會拉肚子,那么這個時候咱們就應該以溫中補脾為主,咱們可以參考一個附子理中丸。
其次就是腰涼“找腎”,中醫常說,腰為腎之府,那么腎陽又是咱們人體陽氣的根本,所以當腎陽不足的時候,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咱們的腰部,腰部得不到陽氣的溫煦滋養,那么我們自然就會感覺腰部發涼,甚至嚴重的時候還會帶著一種冷痛的感覺,白天的時候精神不振,晚上的時候欲望低下,那么咱們這個時候可以以溫補腎陽為主,可以參考一個五子衍宗丸。
最后一個就是背涼“找心”,可能有人覺得奇怪,為什么背部問題咱們去找心呢?首先咱們說背為陽,而心是陽臟,可通全身陽脈,所以當心陽哀虛的時候,咱們的背部就無法得到陽氣的溫煦,所以會出現后背發涼、不停冒冷汗或者心慌心悸的問題,那么咱們可以參考一個參附強心丸。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給大家的內容了,我是李醫生,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