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鎮前疃村注重加強鄉村文明建設,環境干凈整潔。記者 唐建/攝
本報記者 柴福娟
(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城市副中心落實“三大三強”活動精神,組織區基層治理專家團隊深入街鎮、社區(村)開展實地調研并進行現場指導,切實在大調研中找到治理關鍵,以大討論開闊視野、理清思路,舉辦“基層治理大家談”系列活動,圍繞基層治理中的短板弱項,在大討論中突破思維瓶頸,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持續在加強組織建設、健全工作機制、破解重難點問題、特色品牌創建等方面發力,開展“一街(鄉鎮)一社區(村)一品牌”創建活動,上半年共梳理匯總基層治理特色亮點工作138個,“訴源治理+多元解紛”治理鏈等亮點品牌進一步深化與推廣。
從“大力出奇跡”轉變為“隨處見風景”
“我是一名平凡的樓門長,把鄰里的大事小情掛在心上。二樓老人生病需靜養,三樓學生上課怕影響,四樓李老先生還沒打疫苗,一樓下水欠通暢……”近日,玉橋街道玉橋東里社區明星樓門長毛紹業的一首打油詩,在社區舉辦的活動中亮相。
樓門文化延伸了基層黨建觸角,在社區黨組織和居民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在玉橋東里社區黨總支書記楊平看來,“社區治理其實就是資源的統籌利用,而社區的資源都是用時間澆灌出來的信任。”楊平說,社區聚焦樓門這個最小的治理單元,堅持開展“樓門文化”活動,優化“樓門微治理”,通過“民情圖”了解居民所需所想,讓“無論來自哪里,這里都是我們的家”的家園共同體意識逐漸增強,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這兩件“關鍵小事”,從“大力出奇跡”轉變為“隨處見風景”。
玉橋東里社區是個典型的老舊小區。一直以來,社區工作者踐行首都社區治理20條,依托街道“三區一門”黨建責任體系,將支部建在網格上。社區充分發揮每一級黨組織、每一名黨員的作用,繪制“民情圖”,培養“包樓社工”,升級“四方聯席會”,用活“吹哨報到”機制,構建起社區治理的“大黨建”格局,堅持“接訴即辦”“未訴先辦”,依靠和發動黨員、群眾,就地解決問題,推動社區更加“自治、法治、共治、精治、智治”。
村莊環境、村民精神面貌“雙提升”
村域和社區的基層治理有異曲同工之處。潞城鎮前疃村依托“文明銀行”,以積分制為抓手,引導村民“儲蓄”文明服務、兌換愛心企業公益服務,實現社會資源有效整合,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助力鄉村文明建設。
第六屆全國文明村,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北京市健康促進村,首都綠色村莊,通州區優秀黨支部、文明生態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北京支部生活雜志社首個授牌單位……這些都是前疃村的“榮譽勛章”。為了讓這些“榮譽勛章”更加閃亮,前疃村“美顏”墻面、修繕公共設施、打造“紅色前疃”黨建品牌、開展多項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助力村莊環境、村民精神面貌“雙提升”,深入推進文明鄉村建設工作。“我們村就像開了美顏,干凈整潔,住的舒心。”村民感慨道。
前疃村總占地面積1012.87畝,林地面積630.6畝,村內綠化資源包括櫻桃、楊樹、松樹等綠化樹木。近年來,前疃村充分利用現有林地資源,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利用村內林地,因地制宜種植榆黃菇,充分借“綠”生金,借“林”發力,讓百姓享受到家門口上崗、集體經濟增收的福利。
“未來,我們還將探索、研究更為具體的經營方式,保證利益的最大化,堅持創收是根本。通過不斷發展林下經濟,解決大面積閑置林下土地,并不斷增加本村村民的就業崗位,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前疃村黨支部書記賈旭峰介紹道,不僅如此,前疃村還盤活村內閑置資源,引進光伏發電工程,光伏發電設備覆蓋于村委會屋頂、養老服務驛站、垃圾分類驛站和村民家中,為村內解決用電問題之余,向國家電網輸送剩余電量,截至目前累計發電量5萬千瓦時,累計收益4萬余元,該項目周期為20年,預計將為村內帶來400余萬元集體經濟收益。
楊莊街道《積極探索社區養老服務+基層治理新模式》等三個特色工作,被推薦申報為全國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張家灣鎮《“黨建引領 多元有你”工作法》被評選為2022年度全國社區治理十佳案例。“上半年,城市副中心基層治理工作黨建優勢充分發揮,多方力量高度激活,治理能力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村莊環境、村民精神面貌“雙提升”
村域和社區的基層治理有異曲同工之處。潞城鎮前疃村依托“文明銀行”,以積分制為抓手,引導村民“儲蓄”文明服務、兌換愛心企業公益服務,實現社會資源有效整合,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助力鄉村文明建設。
第六屆全國文明村,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北京市健康促進村,首都綠色村莊,通州區優秀黨支部、文明生態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北京支部生活雜志社首個授牌單位……這些都是前疃村的“榮譽勛章”。為了讓這些“榮譽勛章”更加閃亮,前疃村“美顏”墻面、修繕公共設施、打造“紅色前疃”黨建品牌、開展多項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助力村莊環境、村民精神面貌“雙提升”,深入推進鄉村文明建設工作。“我們村就像開了美顏,干凈整潔,住得舒心。”村民感慨道。
前疃村總占地面積1012.87畝,林地面積630.6畝,村內綠化資源包括櫻桃、楊樹、松樹等綠化樹木。近年來,前疃村充分利用現有林地資源,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利用村內林地,因地制宜種植榆黃菇,充分借“綠”生金,借“林”發力,讓百姓享受到家門口上崗、集體經濟增收的福利。
“未來,我們還將探索、研究更為具體的經營方式,保證利益的最大化,堅持創收是根本。通過不斷發展林下經濟,解決大面積閑置林下土地,并不斷增加本村村民的就業崗位,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前疃村黨支部書記賈旭峰介紹道,不僅如此,前疃村還盤活村內閑置資源,引進光伏發電工程,光伏發電設備覆蓋于村委會屋頂、養老服務驛站、垃圾分類驛站和村民家中,為村內解決用電問題之余,向國家電網輸送剩余電量,截至目前累計發電量5萬千瓦時,累計收益4萬余元,該項目周期為20年,預計將為村內帶來400余萬元集體經濟收益。
“上半年,城市副中心基層治理工作黨建優勢充分發揮,多方力量高度激活,治理能力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楊莊街道《積極探索社區養老服務+基層治理新模式》等三個特色工作,被推薦申報為全國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張家灣鎮《“黨建引領 多元有你”工作法》被評選為2022年度全國社區治理十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