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高懿
“來自四方的貴客呦,請喝一杯苗家祝福酒,苗家的美酒敬給朋友喝……”4月20日,從澄邁仁興鎮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越過山坳,一座苗村在苗家阿妹深情的敬酒歌聲中,撞到游客陳濤眼里,也沖進他的耳朵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光所及之處,一座規劃整齊、充滿苗族村寨特色的村落豁然出現在眼前。這里是仁興鎮仁興社區新興村的新興苗寨。荷塘的清水流過中心廣場,偶有幾個孩童叫嚷著跑過。
“‘三月三’到了,我們也過來湊熱鬧,感受地道的苗寨風情。”陳濤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是他第二次來新興苗寨,上個月跟著旅游團來沒玩盡興,這次一家人選擇自駕前來。
對于陳濤,仁興社區支部書記的蔡燕很是熟悉。
“上次來,他連飯都沒好好吃,就忙著去跳竹竿舞,爬吊燈嶺,這次一看舞技長進不少。”話音剛落,蔡燕便又帶著陳濤穿梭在時快時慢的竹竿間,在苗家阿妹的歌聲中,手忙腳亂地起舞。
這座游人慕名而來的村落,曾經產業單一,多靠種植橡膠、檳榔為生,收入微薄,想發展,卻缺少機遇。
改變始于2016年,澄邁啟動新興苗村整村推進改造項目,由政府補貼對整村房屋進行重新建設。有了新房子,如何才能讓苗寨里的人們富足?苗族文化里找答案。
“除生產、生態兩大功能外,‘新興苗寨’最大的特色還在于濃郁的苗族文化,這是一種稀缺資源。”仁興社區新興村民小組組長盤明海認為。
不過,發展旅游業,一開始村民難免有些猶豫:這山旮旯里,能有多少人來?
疑問并沒有持續多久。“來旅游的人不斷增多,吃飯的游客一波接一波,多的時候一天有近5000元的毛收入。”村民盤東海笑著說。
4月22日,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當天,該村準備了25桌長桌宴接待數百名游客。
一鍋文化大餐,單靠村民,力有不足,誰來掌勺?原來,仁興鎮黨委政府指導6個村和1個社區聯合成立村集體公司海南仁興管理服務公司,其中文化板塊主要發展仁興鎮文旅業務,公司通過建立“村干部+群眾”的經營管理模式,實行利益共享機制。公司純利潤的一部分用于對村集體產業有突出貢獻的村干部及村民年終分紅,一部分作為村里公益基金,一部分用于公司滾動發展。
新模式也著重培養鄉土人才。該公司以本地化人才為基礎,將具有旅游管理經驗的鄉村振興指導員納入公司負責業務策劃,鄉村振興指導員成為村集體產業“CEO”。
“隨著游客越來越多,我們也在不斷完善服務機制,每次結束招待,大家都要復盤到很晚,每一位游客的建議,都是我們發展好旅游業的助力。”仁興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邱明紅告訴記者,“旅游飯”端得穩才是長久發展之道。
隨著夜幕降臨,燈火在新興苗寨中閃亮著,游客和村民在星空下,舉杯言歡,講述著“詩與遠方”的故事。
(海南日報金江4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