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輿情 > 正文
      改變教師的溝通習慣,從16個意想不到的細節開始-全球觀點
      來源: 2023-04-28 05:58:43

      學生心理健康是近年來比較關注的話題,當老師在發現和解決學生種種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與學生的日常溝通中,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培養學生樂觀陽光的心態。

      德國心理學家曼弗雷德·普賴爾教授總結出以下16條師生溝通策略, 利用暗示、引導、激勵,培養學生陽光自信學習心態、積極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協助師生日常交流更加輕松,更加從容,更加高效。


      (相關資料圖)

      改變一個詞,

      就能突破師生溝通的瓶頸,

      提升師生溝通的效率;

      改變一個句式,

      就能極大加強師生互信與合作。

      一起來看——

      策略1:談論學生的問題和困難時,要用“過去”“以前”

      在談論學生的錯誤、弱點、困難或問題時,加上表示過去的詞,強調了教師想要準確理解對方的意圖,更有助于教師向學生展示美好的未來和解決方案。

      策略2:在描述問題時,“總是”這個詞從來都不準確

      “總是”這個詞讓問題比實際情況聽起來更糟糕。“總是”有問題意味著問題不僅在過去“總是”發聲,而且現在也發生,并且將來也會“總是”發生。“總是”這個詞暗示了人們將未來的改進或解決方案拒之門外。教師應該把“總是”換成“過去經常”。

      示例:a

      你總是遲到,到底什么時候能改?

      可改為:

      你過去經常遲到,你找到以前那幾次遲到的原因了嗎?

      (本示例融合了策略1和策略2)

      策略3:用“還沒有”暗示學生問題能解決

      用“還沒有”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可能性、機會和未來的改進方法上。

      “問題”是“還沒有找到的解決方案”;

      “障礙”是“還沒沒有克服的困難,還沒有找到的方法或策略”;

      “弱點”是“還沒有形成的強項”。

      示例:

      咱們教室太臟了,今天的值日生是誰?

      可改為:

      同學們還沒有打掃教室呀?

      策略4:用“如何”“什么”“哪些”等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

      當教師想要激發學生思考和幫助學生找到特定的思考方向時,不要用“是否”提問,改用“如何”“什么”“哪些”來提問,鼓勵學生說出觀點、想法、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方案和改進方法等。

      策略5:用“而是”鼓勵學生明確說出自己的目標

      教師經常告訴學生不要做什么,比如“不要把作業寫的亂七八糟”“考試不要緊張”,但往往只說出了不希望發生什么卻沒有說出和學生雙方未來追求的是什么,設定的目標是什么。使用“而是”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劃和目標。

      示例:

      連作業都不寫,你們還想不想好好學了?

      可改為:

      在英語學習上不要在懶散了,而是采取什么方法呢……對,先從做英語作業開始。

      (本示例融合了策略4和策略5)

      策略6:用“你的問題類似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將學生在學習的問題類比到他熟悉和喜愛的領域,比如將背單詞類比成足球基本功,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解決方案。

      策略7:正話反說,提出建議

      當教師對學生提出一個很好的建議卻被學生拒絕時,可以利用“不要去想粉紅兔子”效應(看到這句話時你是不是很難不去想這只粉紅兔子呢),把好的建議包裝在否定句中:

      “你還不需要現在就......"

      "你沒必要......"

      策略8:面對“難對付的”學生時,多用否定句表達觀點

      總有一類學生,不管你說什么他都在頂嘴、否定。在和這類學生溝通時多使用否定詞,如“沒有”“不”,交流會順暢得多。

      示例:

      你為什么不能好學英語,不知道英語對你以后多重要嗎?

      可改為:

      我知道你不喜歡上英語課,也不喜歡英語,也不指望你知道英語對你未來的重要性,你也沒必要背單詞、背課文了。

      不過我不太理解你如果不知道這些初中單詞,怎么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飛行員,畢竟飛行員和塔臺交流都說英語。

      (本示例融合了策略7和策略8)

      策略9:使用具有建設性的特殊疑問句

      使用一般疑問句時,如果學生多次回答否定會很容易讓對話無法開展。

      如果想要詢問學生關于他的強項、想法、解決方法、改進方法等,并且期待得到內容豐富、明確的答案,那教師應該使用“什么”“哪些”“因為什么”等特殊疑問句,從而激勵學生一直思考改進的方法。

      示例:

      有辦法做到早上準時到校嗎?

      可改為:

      你會采用哪些方法使自己準時來到學校?

      策略10:問學生的問題要具體

      教師提出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特殊疑問句時,所問的解決方案要盡可能具體,關注學生的解決方案、改進方法、能力,以及學生可以利用的信息和工具,避免抽象的提問。

      示例:

      學生:我為這次考試付出了這么多,現在還是出了問題!我總是、總是考砸。

      教師:嗯,你能解釋一下你為什么考砸了嗎?

      學生:嗯,實際上我也說不好……我看懂了復習材料,考試之前一小時我還能對這些內容說出一些觀點。

      教師:可能是你準備得不夠充分?

      學生:不,也不能這么說………我之前已經讀了很多遍課文,而且理解了。

      教師:是不是有其他事情讓你分心了?

      學生:沒有,我為什么要??算了,到頭來還是沒人幫得了我。

      可改為:

      學生:盡管我瘋狂地學習,但每次考試還是考得很糟糕。

      教師:過去你經常在課堂測試中表現不好,這和你現在的情況有什么關系嗎?

      學生:我只是太害怕我做不到。我總是對自己說“我希望別考砸了!”,然后我就考砸了!

      教師:你最近什么時候在考試中不那么害怕了?

      學生:上次考試的那篇作文的主題真是太棒了,我馬上就想到了很多內容,我甚至完全忘了我可能不太會寫作文。那次我考了很好的成績。

      教師:你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這個主題讓你很放松,于是你好奇地問自己“你還能想到什么?”然后集中注意力在你的想法、思路和答案上。假使一開始你知道得不多,甚至什么都想不出來,你也問問自己“你還能想到什么?”

      學生:嗯,好問題。這不那么容易……

      教師:試試看。

      策略11:不要說讓人焦慮的話,而要說讓人產生信心的話

      充滿期待的提問通常能夠幫助學生表達出積極的愿望,從而產生面對挑戰并能夠有所作為的自信。

      策略12:用“假設你會……”幫助學生預設目標

      現在對話中涉及學生的興趣,然后用“假設……你會怎么做”幫助學生建立目標,啟發學生的思考,并給出兩個或多個包含理想代替方案的問題,間接引導學生找到理想的的解決方案。

      示例:

      歷史是你最喜歡的科目,你對歷史很感興趣,而且學習歷史讓你很開心。正像你說的,你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歷史,這給你帶來了很多樂趣、而且你的努力也獲得了回報。

      假設你把這種樂趣學習法運用到數學上來,讓你也可以在學習數學上獲得樂趣……之后再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喜歡上數學。

      策略13:用“假裝你是……”激發學生的靈感

      當你想跳出學校課程的條條框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時,讓學生假裝的建議總是很有幫助。當你發現學生正面臨困難,或者在克服困難的時候遇到了麻煩,你一趟特可以鼓勵他使用“假裝”策略。

      示例:

      你說你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了撒貝寧的訪談,我想讓你假裝成他,模仿他的語氣和發音讀這篇文章。

      策略14:告訴學生他只是“認為自己做不到"

      當學生表示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時,教師應該表示理解地說“你認為你不能……”,這表明按照教師的理解,學生不能做到某件事情的事實并不存在。

      相反,教師理解的是學生只是認為他做不到某件事。教師接受了學生對自己能力的局限性的相信,同時提出了與此相反的另一種可能。

      策略15:根據學生的話語風格調整自己語氣的夸張程度

      在談話中,區分夸張的人和低調的人很重要。如果你想與談話對象建立聯系,那么你需要掌握他的夸張或低調的表達方式,使用他的語言,這樣可以大大促進雙方的相互理解。

      策略16:避指責,表達愿望

      這個法則要求人們將指責都轉述為愿望。如果教師帶著愿望而非一連串的指責面對學生,那么一部分的攻擊性和緊張關系將轉化為富有成效的共同合作的激情。

      這些只改變一個詞、一種句式就能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的策略就是極小化極大策略。

      愿每一位老師都能找到與學生的溝通相處之道,和學生建立互信互愛的良好關系,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自覺地學習。

      來源 | 星教師 (ID:new_jiaoshi)節選自曼弗雷德·普賴爾教授的《教師的高效溝通策略》,版權屬原創作者所有。

      延伸閱讀:

      老師如何與學生及家長溝通?

      老師上課最容易忽視的16個壞習慣

      202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電子版可下載(16個學科全)

      16個實用建議,幫你應對學生的挑戰

      《人民日報》整理16個批評孩子的小技巧:老師家長這樣做,孩子才會改

      表揚孩子的16個新花樣

      一位21年教齡老師的磨課史:磨課其實最該磨這些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