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華金融評論》資深編輯王茅
(資料圖)
萬眾矚目的美聯儲5月議息會議結果,將于北京時間5月4日凌晨發布,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繼續選擇加息,幅度是25個基點。美聯儲如果選擇加息,什么原因?貨幣政策是如何演變的?
美聯儲5月加息前景與本輪加息周期回顧
美聯儲很可能繼續加息,原因何在?不用說,和通貨膨脹脫不了關系。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漲5%,漲幅大幅低于2月的6%,是2021年5月以來的最低同比漲幅。不過,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核心CPI同比上漲5.6%,高于2月份5.5%的漲幅。
這又讓美聯儲感到“膈應”了。要知道,自美聯儲從2022年3月啟動本輪加息周期以來,已加息9次,共計475個基點,基準的聯邦基金利率已經升至4.75%—5%區間。不過在這輪節奏快、幅度大的加息推進至今,通脹是有所回落,不過距離2%的目標水平依舊相去甚遠。
表1:美聯儲本輪加息周期情況與通脹水平
數據來源:美聯儲官網,作者整理
從表1可以看出,美聯儲在本輪加息中,是不遺余力的。不過,加息縮表給通脹降溫的難度卻是巨大的,原因何在?
因為盡管貨幣投放過多是導致通脹的根本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在前一輪擴張性貨幣政策實施過程中,在美國商業銀行體系、美國資產市場和全球市場形成了3大流動性“蓄水池”,這削弱了美聯儲此輪緊縮政策的效果。
美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目標是: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在美國就業市場目前依舊紅火的情況下,確實為美聯儲通過加息來降通脹提供了較大空間。
美國3月新增非農就業增長23.6萬,預期增23萬;失業率3.5%,預期3.6%,前值3.6%;勞動參與率回升至62.6%,為疫情危機以來新高;時薪環比+0.3%,與預期一致,前值為+0.2%。
美聯儲政策目標如何演變?
美聯儲是1913年成立的,當時也并沒有將物價穩定當作首要政策目標。而是隨著經濟大勢的發展,逐步地調整了貨幣政策方向,主要分為3個階段。
一是美聯儲成立初期,以金融穩定為目標。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美國先后發生五次因擠兌引發的商業銀行大規模倒閉潮,進一步演化為金融危機。在此背景下,1913年美聯儲正式成立,其根本目標是維持金融穩定。
二是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實現充分就業成為美聯儲首要目標。大蕭條時期,中央銀行地位和作用大幅提升,美聯儲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20世紀70年代至今,美聯儲肩負兩項政策目標,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根據時局不同,這一時期的目標也是有所區分的。當前在就業穩定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維持物價穩定,無疑是美聯儲的首要任務。
盡管美聯儲本輪猛烈的加息周期,被認為是導致美國一些地區性銀行出現倒閉的直接原因,因為加息大幅提升了融資成本、收緊了流動性,但由于各界普遍認為這個風險事件,不會引發美國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因此美聯儲在考慮加息時不至于過于緊張。
但是,對于美國經濟的前景,各方并不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美國經濟增長1.6%,2024年增長率預計為1.1%。
美國前財長、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拉里·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近期表示,如果美聯儲繼續緊縮貨幣政策,預計美國經濟將在未來的12個月內放緩,概率達70%。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也對美聯儲再次加息的后果感到擔憂,他認為,溫和的衰退已經到來,進一步加息將引發嚴重的經濟后果。
具體會發生什么,我們也只能盯著數據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