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訊 (記者 朱靜 通訊員 鼓公宣)5月9日,記者從鼓樓公安分局獲悉,利用AI換臉技術進行的詐騙案件近期頻發,不法分子利用AI換臉技術,和被害人進行短暫視頻通話,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實施詐騙。
上個月,正在單位工作的王先生突然收到兒子“小王”發來的添加好友請求。小王正在外地高校讀研究生,稱最近變更了新手機號碼,并用該號碼注冊了微信。正忙于手頭工作的王先生未產生懷疑,直接同意了該好友請求。
等不忙后,王先生欲跟兒子視頻通話,但是通話請求很快被對方掛斷。正當王先生感到疑惑時,“小王”主動發來視頻通話請求,接通后王先生只來得及看到兒子對著鏡頭跟他打了個招呼,然后通話又掛斷了。王先生立即回撥過去,但均被掛斷。
不一會兒,“小王”在微信上發來消息,稱自己正在上課,不方便接聽電話。他告訴王先生,自己即將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需要出國,但手頭經費不夠買機票,希望父親幫忙墊付一下,后期學校會報銷。由于剛剛視頻聊天見到了兒子,王先生并未懷疑就轉過去1.5萬元。
到了下午,“小王”又給王先生微信發來消息,稱最近因為寫論文的事還需要買點禮物“打點”導師,希望父親能再轉2萬元過來。王先生覺得很疑惑,兒子有獎學金,平時很懂事,很少會跟家人直接要錢。王先生越想越不對勁,便跟兒子提出視頻聊天想多了解一些情況,但打過去都被對方掛斷。無奈之下王先生撥打了手機里保存的兒子原來的手機號碼,直到小王在電話里告訴父親,自己并沒說要參加學術會議,也沒有跟家里要過錢,王先生才意識到被騙了,于是向警方報警。
經過對案件分析,民警判斷,通話的視頻是犯罪分子通過AI換臉技術手段合成而來,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民警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融合創新”和“降低門檻”的特點:一方面,AI技術及產業的融合創新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雖然AI技術越來越復雜,但AI開發與應用的門檻卻越來越低,犯罪分子能輕易獲取并用來實施犯罪。“利用AI換臉技術可以偽裝成任何人,然后冒充受害人的親友、領導等進行詐騙。現在的技術進步速度非常快,不管是技術換臉還是合成照片,都極具欺騙性。”辦案民警向記者介紹。
民警對相關警情進行了梳理,發現除了利用AI技術換臉進行的視頻詐騙,語音詐騙也是冒充熟人詐騙的高發類型。“通過AI技術還可以模擬受害人熟悉的人聲音,謊稱自己急需用錢,以此來騙取受害人的錢財。很多平時不接觸、不了解這些技術的人,特別是老年人,更容易被騙。”
民警提醒,在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不法分子的騙術也在不斷更新,從聲音、圖像到視頻,一旦不注意,就會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中。“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民警表示,市民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以防被騙子掌握精準信息而實施詐騙。在涉及轉賬、匯款等情況時,務必要通過多方渠道核實并確定對方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