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10時4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五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
新京報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該衛星屬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工程的首顆備份衛星。入軌并完成在軌測試后,將接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這顆衛星的發射將進一步提升系統服務性能,對推廣北斗系統特色服務、支撐北斗系統規模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這顆衛星實現了對現有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在軌熱備份,將增強系統的可用性和穩健性,提升系統現有區域短報文通信容量三分之一,提高星基增強和精密單點定位服務性能,有助于用戶實現快速高精度定位。
此次發射是北斗三號工程高密度組網之后時隔3年的首發任務。
新京報記者?張建林
“上新”衛星將有效擴大短報文服務區域
第五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簡稱五院)抓總研制。據介紹,該衛星將運行在地球靜止軌道(GEO),是2020年我國北斗三號全球組網以來發射的首顆也是唯一一顆高軌備份衛星。
五院表示:“名為備份星,實為主力軍。”這顆衛星在“入列”之時即會發揮作用,將有效擴大短報文服務區域,提高精密單點定位能力,肩負起提升系統服務連續性和健壯性的重任,支撐系統穩定運行。
2009年,北斗三號工程立項,我國開始建設中國人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國外衛星導航系統不同,我國的北斗三號系統采用混合星座模式,由MEO衛星(地球中圓軌道衛星)、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號首批組網星發射入軌,中國北斗進入全球組網時代。2020年6月23日,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順利入軌,北斗三號系統正式完成由“3GEO+3IGSO+24MEO”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建設,提前半年完成組網任務。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面向全世界提供服務。
五院介紹,此次發射的第五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作為一顆GEO衛星,繼承了前序GEO衛星“力大本領強”的鮮明特點。系統中,GEO衛星雖然數量不多,但承擔著“為北斗導航系統的技術指標提升提供增強服務”的重任。
該衛星具有北斗三號系統最鮮明的特色,即具備無線電導航、無線電測定、精密單點定位、星基增強、站間時間同步和定位五大本領,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用戶提供導航及增強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研制團隊在這顆衛星上進行了部分單機的升級換代,著力提升星上硬件能力,顯著增強導航信號功率與信息速率,進一步提高上行注入連續性和穩定性,將為用戶帶來更快、更精準、更穩定的定位服務體驗。
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馮文婧表示,隨著該衛星“上天”,北斗系統區域短報文服務如同從“三通道”拓展為“四通道”,系統容量和服務性能將大幅提升。
運載火箭研制團隊采取9項加嚴措施
記者了解到,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簡稱一院)抓總研制,屬于“金牌火箭”長征三號甲系列,采用長三甲系列火箭統一構型設計思路。長三甲系列火箭由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三種大型低溫液體運載火箭組成。
一院介紹,為保障本次航天重大工程萬無一失,研制團隊不僅在火箭設計、生產、測試全過程中嚴把質量關,而且采取了9項加嚴措施,如對控制和測量等系統配套產品的關鍵技術指標參數加嚴20%進行考核、現場實物確認以及選拔骨干前往發射場執行任務等。
此外,在針對“乘客”進行適應性更改的同時,本發火箭還從工藝、產品化等方面進行了多項技術狀態更改,進一步提升火箭的可靠性。
“團隊已經完成了全箭三維數字化建設,解決了以前制約型號統型研制的難題,重新開發了諸元設計系統,所有現場的數據計算和數據傳遞都是線上自動完成的,大大增加了現場工作的效率……一系列提升使長三甲系列火箭更加適應常態化、高密度的發射。”該院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胡煒說。
自2000年我國發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至今,作為“北斗專列”的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已經執行了45次北斗衛星發射任務,護送60顆北斗導航衛星(4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56顆北斗導航衛星)升空入軌,發射成功率為100%。
據了解,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73次飛行。
■?釋疑
什么是北斗短報文服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了具備傳統的定位、導航等功能外,它獨有的短報文功能,使它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在沒有通信網絡覆蓋的地方,用戶可以通過短報文功能發送短信。目前,單次可以發送1000多個中文字符,不僅如此,還可發送圖片等信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副主任設計師康成斌介紹,短報文服務可以讓用戶不光知道自己在哪,同時也可以把自己的位置分享出去。“比如說一些應急的救援,比如說一些漁船出海,它也起到了一些這種應急通信的能力,這是一個很大的特色,會起到非常顯著的作用。”
除了短報文服務,星基增強也是北斗的特色服務之一,它可以為民航用戶提供大范圍的高精度、高完好性導航服務,這也是目前世界各國競相建設和應用的系統。
“像國外一般都是建設獨立的這種星基增強系統,而我們國家提出了將北斗系統星基增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樣提出了一種高效發展的新路徑,這個也是在國際上首創的一種服務模式。”康成斌介紹。
除此之外,北斗系統還具備無線電導航、無線電測定等本領,從導航定位到防災減災,從農林牧漁到交通運輸,到處都能見到北斗的影子,北斗已經融入千行百業。據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