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集兆嘉數字能源集團(以下簡稱:集兆嘉能源)將在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經開區管委會設立中鐵聯運陸港營運總部公司、集兆嘉智慧重工集團中國營運總部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只是吳征和楊瀾夫婦通過“集兆嘉”品牌構建新能源版圖的“冰山一角”。
【資料圖】
其在早年間入局碳中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在短短數年的時間, 旗下子公司集兆嘉碳中和集團(以下簡稱:集兆嘉)通過頻繁的收購并購、投資建廠已成為綠色交通行業的“獨角獸”,估值近500億元。
而本次集兆嘉投資寶雞新能源商用車行業,將著重發展數字物流、新能源重工等業務,一方面在于為去年擬收購的陜西通家汽車工廠進行“保駕護航”,另一方面亦折射出寶雞這座老牌工業城市在商用車領域的“沉淀”正轉化為果實。
綠色交通“獨角獸”
陜西新能源市場的火熱有目共睹,而本次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經開區的投資能引起記者注意的地方在于集兆嘉能源的背后代表著——吳征、楊瀾夫婦及其陽光七星投資集團進軍陜西這片新能源熱土。
據查,吳征和其妻子楊瀾1999年創建陽光七星投資集團(以下簡稱:陽光七星),至今已發展成為一家規模領先的全球性數字媒體與創新科技投資集團,投資遍布全球三大洲十多個城市,在北京、紐約及倫敦三地設立了地區性總部。
近年來,搭上“碳中和”的“東風”,陽光七星投資集團創建了集兆嘉。據查,集兆嘉為一家設立于加拿大的碳中和科技應用領域的領軍企業,在短短數年的時間,集兆嘉通過頻繁的收購并購、投資建廠成為了綠色交通行業的“獨角獸”,估值近500億元。
目前,集兆嘉聚焦新能源重卡、工程機械、公共交通車輛等新能源商用車及裝備領域,其業務覆蓋歐、美及中亞市場,目前在全球布局了11個新能源用車生產基地,覆蓋新能源重卡、物流車、公交、大巴、智能拖車等,并在中、美、英三地設立了營運總部。
根據中國經濟新聞網,集兆嘉2021年已經獲得的新能源車訂單量已近萬輛,其中重卡訂單躍居全球首位,而本次投資便是聚焦集兆嘉主打的新能源商用車中的重卡業務,將進一步釋放其產能落地。
圖片來源:寶雞蔡家坡經開區官網
根據公告,該企業本次將在寶雞市蔡家坡設立兩個營運總部公司,分別為中鐵聯運陸港營運總部公司、集兆嘉智慧重工集團中國營運總部公司,將與當地就發展數字物流、新能源重工及工程車輛研發制造等業務開展合作。
經過梳理,記者查詢到集兆嘉旗下負責國內業務的子公司北京集兆嘉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集兆嘉)與本次投資或有關聯。
根據企查查,北京集兆嘉注冊資本3.1億美元,由WOL PRODUCTIONS INC完全控股,目前旗下擁有4家子公司,其中北京集兆嘉智慧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中鐵聯運(山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或為本次將建設營運總部的公司,兩家子公司經營范圍包含道路貨物運輸、建設工程施工、新材料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礦山機械銷售、電池零配件銷售、發電、輸電、供(配)電等業務。
另外,記者注意到集兆嘉布局遍布全國,包括杭州、廈門等地,而寶雞能夠脫穎而出或與此前的一場收購有關。
曾收購寶雞企業
2022年11月28日,陜西通家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通家)的控股股東*ST新海(002089)發布公告稱,集兆嘉擬收購公司及海競集團持有的陜西通家的股份,以實現集兆嘉GCN對目標公司的控股為目標,簽訂了《股權收購意向書》。根據齊魯晚報,集兆嘉GCN通過換股方式入股將直接持有新海宜及海競信息旗下陜西通家汽車工廠60%以上的股份。
據悉,陜西通家汽車工廠是集新能源乘用車、SUV、MPV、皮卡、箱式物流車的研發、生產、制造、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占地面積860畝,擁有20萬平米的生產廠房及生產裝備齊全的整車生產流水線,年產能達到10萬臺新能源商用車。
更為重要的是,陜西通家汽車正是本次投資地點蔡家坡經開區內重要的整車廠商,亦是寶雞本土新能源汽車企業。
根據梳理,陜西通家成立于2009年,最初是由陜汽集團、寶雞高新汽車工業園、阿爾特中國汽車技術有限公司、陜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規劃投資30億成立的微型車品牌,之后公司在2015年業務轉換切入新能源賽道,并推出主打產品“電牛1號”純電動物流車。
但好景不長,由于股東、政策等多重因素下陜西通家數次易主并在2019年后停產兩年,步入發展困境。
而本次收購算得上是“各取所需”。
實際上,雖然頻繁業務轉換、變更股東沒有提升陜西通家業績,但卻留下了最大的“沉淀”——公司擁有齊全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集兆嘉借此可以將新能源業務延伸至各個領域。
而集兆嘉則可以為陜西通家提供大量訂單及領先技術。據北晚在線報道,陜西通家汽車工廠將執行百萬臺級別的集兆嘉全球新能源商用卡車及物流車輛訂單,集兆嘉還將為陜西通家工廠融合入世界領先的技術,包括但不限于數字滑板、無人駕駛與自動化、硅基及光芯片,新材料及碳匯等數據平臺等。
另外記者注意到,其在陜西省延安市亦有布局。根據企查查APP顯示,2022年12月8日,延安集兆嘉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汽車零部件研發;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天天津光騰碳鏈技術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由楊瀾持股91.08%。
值得一提的是,*ST新海在回答投資者問題時表示,集兆嘉已于2月份向納斯達克遞交了上市申請材料,現在處于補充提交材料階段。
寶雞的優勢
記者認為,本次落地寶雞一方面在于此前收購,另一面也在于寶雞這座低調的老牌工業城市在汽車產業的厚積薄發。
根據《寶雞市汽車產業發展情況講稿》(以下簡稱:講稿),寶雞市汽車產業產值從2018年開始已實現連續四年增長,逐漸成為成為寶雞四大工業支柱產業之一。2021年實現產值約620億元,占全省的29%,其中,乘用車產業產值約270億元、商用車產業產值約350億元,
目前,寶雞市形成了以中輕型載貨汽車、中高檔SUV、新能源商用車、專用車為主導產品,發動機、變速器、車橋等關鍵汽車零部件并重發展的產業體系。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整車企業3戶(陜汽商用車、寶雞吉利、陜西通家)、專用車企業10戶、配套企業326戶。共有規上企業69戶。
值得注意的是,集兆嘉本次投資的商用車產業一直是寶雞市在陜汽帶動下形成的優勢所在。
1988年以前,陜汽屬于寶雞市部署企業,在此期間陜汽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建成了我國第一座重型軍用越野汽車生產基地,自主開發了我國第一代重型軍用越野車,為寶雞重型汽車產業打下扎實基礎。
在2016年,陜汽提出“雙輪驅動”,將車輛廠改制位于蔡家坡經開區的陜汽商用車公司,希望進一步提升陜汽商用車公司在陜汽體系里的比重。根據規劃,陜汽將在寶雞打造商用車產業園,構建新型重卡、中輕卡、專用車、新能源、零部件五大板塊,產業規模達到400億元以上。
然而,陜汽帶來的高光主要集中在傳統商用車,寶雞市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則發展緩慢。根據講稿,寶雞市新能源商用車由于起步較晚,市場競爭力不強,2021年僅生產新能源汽車(軒德E9)789輛,實現產值1.3億元。
同時,目前寶雞市商用車關鍵零部件方面配套能力不足,尤其是重卡發動機、新能源“三電”系統等方面基本處于空白。
根據寶雞汽車產業展望,寶雞市在2023年將加快陜汽商用車新能源車和新車型開發,鞏固提升中重卡在全國的行業地位,加快重中輕全系列商用車布局;搶抓城市物流配送機遇,全面提升輕卡市場占有率;完成重點區域公共充電設施布局,滿足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布局。
可以看出,本次集兆嘉布局與寶雞市在新能源商用車、重卡、物流等方面規劃有多處耦合,可與陜汽形成產業集群,亦將對寶雞在新能源商用車方面短板進行有益補充。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