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等作出具體安排。從本次《實施意見》中不難發現,國家針對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瓶頸問題,在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強化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宣傳服務管理三個方面,提出了11項具體舉措,加大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購買和使用。
【資料圖】
補齊充電基礎設施短板 釋放農村地區消費潛力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著高速發展,據公安部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310萬輛,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但其中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總保有量依舊處于較低水平,充電基礎設施不足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推廣使用的關鍵因素之一。據中國充電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充電基礎設施達520萬臺,但從分布的區域來看,超過七成的公共充電設施分布在北京、上海兩個直轄市以及廣東、江蘇和浙江等8個經濟發達省份,整體分布依舊不均衡。
業界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發展緩慢與用地難、用電難等“痛點”有關。農村地區雖然擁有大量的土地資源,但其中多為集體土地,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需要辦理相關土地手續,在缺乏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很難推進。針對于用地難問題,《實施意見》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結合實際開展縣鄉公共充電網絡規劃,并做好國土空間規劃、配電網規劃等銜接”,在政策層面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此外,用電難問題也同樣是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攔路虎”。想要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電力容量的支持非常重要,此前在城市小區中鋪設充電樁時,就常遇到由于小區電容不足而導致業主無法安裝充電樁的問題。同樣的問題在農村地區也一樣存在,現有的鄉鎮公共變壓器難以滿足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電容需求。對此,《實施意見》也給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一方面“統籌考慮鄉村級充電網絡建設和輸配電網發展,開展配套電網建設改造,增強農村電網的支撐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鼓勵開展光儲充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探索在充電樁利用率較低的農村地區,建設提供光伏發電、儲能、充電一體化的充電基礎設施”。近年來“光儲充”一體化概念受到市場追捧,農村地區“一戶一院”的居住形式以及閑置土地、屋頂,都會為光伏和儲能提供天然便利,顯然可以成為其實現落地的理想“試驗田”,對于推動光伏發電、儲能產業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事實上,此次《實施意見》的出臺,不僅對于解決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起到積極意義,同時也為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眾所周知,當前隨著國內一、二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日趨飽和,相關配套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樣面臨著土地因素的制約,在國內城市建設用地總體趨緊的大背景下,想要實現充電基礎設施的穩定增長難度很大。根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研究》顯示,到2030年私家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要達到42%。以2022年私人汽車保有量2.79億輛為例,按照保守計算,到2030年私人汽車保有量總體不變,屆時新能源車占比如果達到42%的話,那就是1.17億輛。按照現有的車樁比1:2來計算的話,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的數量至少需要達到5850萬臺。因此,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加速中國汽車產業的新能源轉型,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成為成功的關鍵。
當然,更重要的是,加快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覆蓋率,實現與現有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的聯動,將會形成覆蓋全國的充電網絡。此前,在春節或假期時段,不少新能源車司機返鄉或出游時,都曾遇到過充電難的問題,不是找不到充電樁,就是要排隊等充電樁,假期出行的里程焦慮大面積蔓延。此次《實施意見》的出臺,在充電基礎設施布局方面也提出的明確要求,不僅要“加快實現適宜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地區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同時還要“合理推進集中式公共充電場站建設,優先在縣鄉企事業單位、商業建筑、交通樞紐(場站)、公路沿線服務區(站)等場所配置公共充電設施,并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鄉村旅游重點村等延伸”。相信隨著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覆蓋率不斷提升,將有助于促進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的發展,進一步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此外,《實施意見》針對農村充電基礎設施的維護方面提出了要求,重點提升充電基礎設施運維服務體驗。一方面,要完善充電設施運維體系,提升設施可用率和故障處理能力。另一方面,針對節假日返鄉期間充電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充分運用技術手段,對充電需求集中的時段地段做好預研預判和服務保障。
多措并舉 擴大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
數據顯示,從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消費來看,銷量同比分別增長80%、169%、87%,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不過從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屬性來看,大多集中在微型純電動汽車,如奇瑞新能源小螞蟻、五菱宏光mini EV等。出現這類情況的原因與車企的銷售策略不無關系,車企為了順利打入農村市場,只是從價格角度去考慮,推出低價車型占領市場,并沒有從農村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去推廣適用車型。因此,相比于燃油車,農村地區的新能源汽車可供選擇的產品較少。
針對這樣的現狀,《實施意見》提出“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針對農村地區消費者特點,通過差異化策略優化配置,開發更多經濟實用的車型,特別是新能源載貨微面、微卡、輕卡等產品”。此舉不僅為車企在農村地區市場的產品投放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給車企推進新能源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現階段,自主品牌車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集中在中高端乘用車市場,而且發力點逐步呈現出高端化的趨勢。正因如此,國內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相比之下,農村地區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據統計,2021年農村居民的家用汽車平均每百戶擁有量為城鎮的60.3%,截至2022年,我國鄉村常住人口為4.91億人,對于汽車這類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預計,到2030年,我國農村汽車千人保有量有望達到160輛,保有量將超過7000萬輛。因此,對于自主品牌車企而言,一方面結合農村地區消費者的特點,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以經濟實用、適銷對路為原則,通過定制差異化配置的方式,投放性價比更高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另一方面,按照《實施意見》的要求,加大新能源載貨微面、微卡、輕卡等符合農村地區出行場景的產品研發和投放。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車企自身的新能源產品線,從而帶動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加快實現新能源轉型;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助推“雙碳”目標的實現。
除了從車企產品角度予以政策鼓勵外,針對農村地區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對于價格敏感的消費特點,《實施意見》也給出了政策引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農村戶籍居民在戶籍所在地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消費券支持。鼓勵車企和地方對淘汰低速電動車購買新能源汽車提供以舊換新獎勵。同時在金融政策方面《實施意見》也提出了要求,“加大農村地區汽車消費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還款期限。”
強化宣傳服務管理 打消后顧之憂
相比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如何在農村市場普及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農村地區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消費觀念的轉變。這其中就牽扯到宣傳的問題,相比城市消費者,農村地區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較少。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8.8%。部分農村地區獲取信息更多的還是通過電視、社區廣告等方式,而現如今很少有車企愿意在電視上做廣告,所以農村地區消費者接觸新能源汽車的信息較少,接觸少了,了解不多,自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愿不強。而更重要的一點是,與城市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不同,農村地區消費者買車更注重親身體驗和口碑相傳。比如誰家買了一臺新能源車感覺不錯,周邊鄰居在買車的時候,大概率也會選擇相同車型或者同品牌的其他車型。而在購買汽車的過程中,他們也會更看重與經銷商實際接觸中的信任感。
此次《實施意見》就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宣傳引導、銷售服務網絡以及安全監管方面提出了要求。
在宣傳引導層面,《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通過新聞報道、專家評論、互聯網新媒體等方式積極宣傳,支持地方政府和行業機構組織新能源汽車廠家開展品牌聯展、試乘試駕等活動”,通過宣傳和活動引導,擴大農村地區消費者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從而對于新能源汽車有更深入的了解,為后續的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在農村地區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售后服務保障也成為關注焦點,目前農村地區依舊面臨著新能源汽車服務網點少,純電動汽車維修保養便利性較差等“痛點”,對于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普及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根據《實施意見》的要求,“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下沉銷售網絡,引導車企及第三方服務企業加快建設聯合營業網點、建立配套售后服務體系,定期開展維修售后服務下鄉活動,提供應急救援等服務,緩解購買使用顧慮”。這其中,對于車企而言,短期內建立完整的售后服務體系有一定難度,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化解。正如《實施意見》所提到的,定期開展維修售后服務下鄉活動,比如安排售后維修人員定期到用戶家中走訪,或采取售后服務預約方式為用戶提供維修保養服務,以及設立流動維修服務車隊定期下鄉走訪等。通過提供多元化形式的售后服務保障,增強農村地區用戶的使用信心,同時也有利于建立車企與用戶之間的信任關系,提升車企品牌口碑。
此外,對于農村地區充電設施的安全問題,《實施意見》也給出了解決方案,一方面要健全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體系,提升新能源汽車及電池質量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嚴格農村地區充電設施管理,引導充電設施運營企業接入政府充電設施監管平臺,嚴格配套供電、集中充電場所安全條件,同時,要強化管理人員安全業務培訓,定期對存量充電樁進行隱患排查,確保實現“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續”。
總結:當前我國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總保有量較低,市場空間廣闊。《實施意見》的推出,不僅有利于促進農村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加速汽車行業的新能源轉型,同時也有利于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綠色低碳”出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