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淮陰區淮高鎮長興村的陳立忠老人患慢性支氣管炎多年,以往每年都會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二型呼吸衰竭、心衰”到城里醫院住院治療,如今在家門口的王興衛生院就能治。“這下再也不用往城里跑了,給我看病的先生(醫生)就是市五院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陳立忠老人口中看病的“先生”是淮安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仇海兵,也是淮陰區下沉基層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的167名專科醫生之一。今年以來,淮陰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著力拓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擴大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規模,從淮安市第五人民醫院、淮安市口腔醫院、淮陰區婦幼保健院遴選了167名專科醫生網格化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和基層全科醫師組建“全專聯合”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滿足當地居民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深受轄區群眾歡迎。?
小醫院也有“大專家”
“去市五院幾次想掛崔主任的號都沒碰上,沒想到在家門口不用掛號就見到了!”5月29日上午,走進淮陰區碼頭衛生院“五院專家工作室”內,看到正在坐診的淮安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崔文峰,施月梅十分欣喜。
施月梅家住淮陰區馬頭鎮碼頭村二閘小區,患膝關節疾患多年,行動受限,下蹲困難,每次發病,都要一大早乘車去城區醫院,排隊掛號、就診、取藥、治療,一圈下來已近中午,再坐車返回,往往要花大半天時間。聽說崔文峰在碼頭衛生院專家工作室坐診,她立刻趕來。崔文峰耐心問診、仔細檢查后,進行對癥治療。一段時間后,施月梅的癥狀得到緩解,并能完成下蹲動作。“在鎮里小醫院就能看到大專家,方便還省錢!”施月梅高興地說。
專家工作室是淮陰區打造“全專聯合”團隊、賦能基層的一項創新之舉。該區鼓勵下沉的167名專科醫生在基層醫療機構設立專家工作室,“掛牌”專家每月至少到工作室服務2次,每次至少半天,增強專家與基層群眾的“黏性”。截至目前,該區已在基層醫療機構設立專家工作室30個。?
家醫團隊來了“新面孔”
5月24日上午10時許,王興衛生院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來到淮陰區淮高鎮練湖村76歲的婁老爹家隨訪,除了團長俞靜等熟面孔外,還多了一張新面孔。“老爹,這是市五院的老年科主任醫師朱海波,以后也是我們的團隊成員了,你有什么不舒服的都可以跟朱主任說。”俞靜介紹。
婁老爹5月中旬因頭暈、四肢無力,住院治療一周后出院,并按照醫囑服藥調理。朱海波詳細詢問老人飲食起居情況及身體狀況,針對老人服藥后夜間睡眠不好的情況,對服藥時間進行調整,并叮囑老人要密切關注血壓、血糖情況,一有不舒服隨時與團隊聯系。
作為市第五人民醫院下沉基層的醫生,朱海波每周三在王興衛生院“五院專家工作室”坐診,每月一次跟隨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進村服務,針對出院病人、重點服務人群開展上門隨訪。當天上午,朱海波一行隨訪3位出院病人,一一提出針對性指導意見。?
“以往我們團隊成員主要由全科醫生、公衛醫生、護士組成,專科醫生的加盟增強了團隊的服務能力,讓我們團隊上門服務時更有底氣了。”王興衛生院副院長朱先才說。
淮陰區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吳洪樂介紹,淮陰區積極探索建立專科醫生下沉基層長效機制,對二、三級醫院醫生參與簽約服務給予專項補助,進一步調動其積極性,把專科醫生下沉的“流量”真正變成服務基層群眾的“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