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輿情 > 正文
      【全球新要聞】馬靜:實打實干事 心貼心幫扶
      來源:中國網三農 2023-06-09 16:17:04

      馬靜(右)正在與村民交流茶葉采摘情況。 虞惠穎 攝

      馬靜是國家電網安徽經研院規劃評審中心主任,2021年6月,受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委派,到六安市金寨縣湯家匯鎮金剛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啟了他的鄉村幫扶之路。


      (資料圖)

      兩年來,馬靜認真貫徹上級黨委、政府的各項工作部署,同村“兩委”一起,在盤活資源、增創集體收益等方面持續發力,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因地制宜 提振種植業信心

      金剛臺村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平均海拔1500多米,適合種植高山茶。現在,這里成片的高山茶樹整齊劃一,阡陌縱橫;而此前,這片土地還是農戶分散種植,茶樹良莠不齊。

      馬靜駐村之后,很快融入到村“兩委”工作中,他馬不停蹄地走訪調查村里高山茶樹種植情況。針對金剛臺村多數農戶因缺少勞動力導致茶園近乎荒廢的現狀,“土地流轉”成了他最先考慮的方案。

      “各家勞動力狀況不同,茶園管護參差不齊,有的甚至荒廢了,有的采摘工藝不精、賣不上價;如果能流轉一塊茶園,通過規范的管護和采摘工藝示范帶動,就可大大提升茶園效益和村民收入。”帶著這個設想,馬靜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成員,逐戶走訪村民協商,逐一做通思想工作。終于花了4個多月的時間,將50畝私人茶園流轉給村集體。

      “我之前在外打工,一年掙不到多少錢,土地流轉后,馬書記鼓勵我成立了家庭農場,委托我們承接村集體茶園,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就業,收入也翻番了。”村民余鵬說。

      “我們年輕人都在外地工作,父母年齡大了,農活兒忙不過來,高山上的茶園就只能荒在那里。現在進行了土地流轉,荒著的茶園也能變成錢了。”村民余敦來說。

      為了進一步拓寬當地產業,馬靜積極爭取扶植項目。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及土壤質地,馬靜開始鼓勵村民在房前屋后、荒山種植山核桃。

      “我們今年2月開始主導山核桃整村推進,由政府統一采購,為當地農戶發放樹苗1萬余棵,在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同時,還能增加集體收入。”馬靜說。

      目前,全村山核桃樹保有量2萬棵,已掛果1000棵,產出約12萬元,預計山核桃將成為繼茶葉之后金剛臺村又一規模化特色農業產業,將對當地農業發揮雙重保障作用,真正成為金剛臺村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盤活資源 助力農產品輸出

      金剛臺村盛產茶葉、香菇等農產品,但因缺乏宣傳和品牌,產品難以對外銷售。于是馬靜將目光轉向“互聯網+”領域,通過注冊開發“皖美金剛臺”微信公眾號,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平臺,累計更新特色農產品目錄清單8批次,共完成226個訂單,銷售總額300多萬元。

      此外,馬靜還借助電商平臺銷售當地土雞、土雞蛋、香菇等產品,實現了銷量增長與區域品牌傳播,讓金剛臺這片土地上的風物、風味兒有了更為廣闊的消費市場。

      “我們家的土雞蛋、香菇,再也不愁賣了。”當地養殖戶程東林說。

      金剛臺村制茶歷史悠久,傳統方式制茶品質有保證,但苦于沒有打響自己的品牌,市面價格長期上不去。

      馬靜參與村集體招商引資,與茶企“品六瓜片”簽約,通過社會資本對現有茶廠升級改造,增添先進設備,改建生產廠房。

      “曾經我們村只能制春季茶,現在有了發酵室,可以制紅茶,而且有了冷庫,解決了茶葉的儲存問題,再也不用擔心采摘的茶青會浪費了。”金剛臺村村民唐冬蓮說。

      得益于產品線的更新,馬靜與村集體聯手茶企擴展出“金剛毛峰”“金剛瓜片”“金剛蘭花”“金剛野紅”4個區域公用品牌,按照“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模式,把金剛臺茶葉從本地推向全國,實現從產品向品牌的轉變。

      截至目前,全村投產茶園達到2000多畝,每年茶農可創收110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創利近10萬元,讓村民的口袋結結實實鼓了起來。

      農旅融合 打造鄉村新名片

      金剛臺村林地面積兩萬余畝,占比約93%,先后獲得國家級森林村莊、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六安市文明村等稱號。但此前,金剛臺村也存在“臟亂差”等問題。

      為了整治人居環境,馬靜率領駐村工作隊從河道治理入手,制定了金剛臺村人居環境整治宣傳單,實地評選清潔之家,不僅將保護生態環境列入村規民約,還成立了環境衛生監督小組,定期對村容村貌進行巡邏檢查。

      今年4月中旬,在馬靜的積極聯絡下,一支由當地茶廠茶商組成的約60人的旅行團來到金剛臺村,開始他們的生態康養之旅。“這里的環境果真如馬書記之前所說,山清水秀,茶葉品質也很出色。”第一次來金剛臺村的茶商李女士說。

      在環境整治的同時,馬靜向國網安徽電力申報專項資金,圍繞旅游富民強村的主線,打造了登山健身步道小環線,增添紅色歷史故事“金剛臺婦女排”廣場雕像,并完善旅游驛站、旅游公廁等一批旅游配套項目,慢慢地金剛臺村人氣大增。

      此外,馬靜為了拓展旅游業務,還利用村集體茶廠閑置期,開發室內團建場所,打造篝火廣場,并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吸引了一大批外地游客來這里“打卡”。

      “讓游客開展沉浸式的現場體驗,加深游客對金剛臺村的印象,進一步提升了金剛臺村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馬靜說,截至目前,金剛臺村已累計接待旅游團60余個、散客5000余人,助力餐飲、農產品銷售增收20多萬元。

      如今,在國網安徽電力捐建的金剛臺村產業幫扶基地內,一座紅色主題特色民宿酒店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正式投入使用,屆時將大大改善金剛臺村的游客接待能力。在馬靜和村“兩委”的帶領下,金剛臺村入選了安徽省“115”鄉村振興示范村名單,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安徽森林康養基地,村民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