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輿情 > 正文
      “先給錢,后吃飯”,付費會員制真能挽救呷哺呷哺? 聚焦
      來源:鈦媒體 2023-06-14 09:26:24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資料圖)

      近日,呷哺集團正式推出了付費會員模式,消費者可以用208元的價格成為年度付費會員。不同于每月續費的月度會員制度,呷哺“暢吃卡”和山姆會員超市一樣選擇了年度會員的模式。

      創始人賀光啟及集團對這一模式充滿信心,并預測到今年年底這一模式將為集團帶來至少6億元的會費收入。集團對這一模式的信心來源于沃爾瑪等會員超市在國內取得的成效,并預期這一模式也能夠為集團的營收增長打下一支強心劑。

      品牌定位失焦困住呷哺呷哺

      火鍋在國內的火熱已久,早在2014年,呷哺集團就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也因此成了連鎖火鍋第一股。作為火鍋行業的領頭羊,呷哺集團于2016年開啟了自己的跨界,發展多品牌戰略。呷哺集團多品類方面的努力,事實上也是整個火鍋行業的縮影,其他火鍋品牌同樣也在向新領域延伸著,而這一切似乎都暗示著,曾經火熱的火鍋賽道已經有所降溫。

      呷哺集團2022年的財報也印證了這一點,2022年,集團營收47.25億元,同比下降23.14%;凈虧損3.53億元,同比擴大20.41%,而集團對于這虧損,給出的原因則是單純的疫情影響。

      事實上,呷哺集團營收乏力的問題早有跡象。根據財報,2018年至今,集團的營收始終卡在60億元的門檻上,而盈利卻持續下滑,甚至出現了虧損。同時,呷哺集團的翻臺率也在持續下降。目前呷哺呷哺的整體翻臺率為2次/天,比同期下降0.3次/天。

      當下,火鍋品類里新品牌頻出,各個細分市場上都已經擠滿了競爭者。擺在消費者面前的是各式各樣的品牌,他們對單一品牌的喜愛自然也就被稀釋了。同時,年輕消費者十分愛好新鮮感,各種新奇的體驗、新鮮的消費品總能激起他們嘗試的欲望,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關注著探店的帖子。翻臺率的下降也與單店服務品質的下降有關。

      此外,創始于1998年的呷哺品牌似乎走到了品牌定位失焦的關口。過去,呷哺呷哺是一個主打低價戰略的品牌,依靠清晰的品牌定位斬獲了許多消費者,也成功地上市敲鐘。在未來,呷哺集團還在繼續擴張著門店。輝煌歷史和雄心壯志中間,當下的呷哺呷哺無限茫然。

      從頻繁跨界到品牌定位的轉移,從年收入增長按下暫停鍵到虧損,一系列表象底都指向同一件事——在內卷和體質化問題嚴重的市場里,面目模糊絕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呷哺集團并沒有因此而收縮門店擴張的計劃。在同行考慮著關店的同時,呷哺集團卻計劃繼續開新店。考慮到近幾年來并不理想的營收狀況,此舉實際上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沉沒成本已經沉沒,過去的失敗似乎并不是呷哺集團最為在意的。

      預期年底可帶來六億收入,“付費餐飲”新玩法效果幾何?

      呷哺呷哺用208元的價格,將購卡、折扣、積分、新店、生日、新品六大特權打包銷售給消費者。消費者可以在呷哺呷哺、湊湊、趁燒、茶米茶、呷哺食品五大品牌的門店使用福利,并享受包括“188元現金禮券”、“每周一8.9折”在內的全年總價值超1888元的優惠。

      關于付費會員模式,呷哺有著三個層面的預期:到今年底,付費會員數至少達到300萬人、力爭達到800萬人,這將帶來6億元至16億元的收入;實現跨品牌間、強弱店間的互相引流;探索與500強企業和第三方平臺的付費會員聯合營銷,使得集團營收入來源從單一經營拓展至“正常經營+付費會員”的模式。

      從本質來看,付費會員體系的盈利邏輯是延長消費者的生命周期,實現以價換量。對消費者來說,核心賣點是性價比和價值感。所以,呷哺呷哺能夠跑通這一模式,關鍵在于能否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以增強付費會員的價值感。

      以麥當勞為例,購買每月19元的會員后,消費者可以享受“超值四件套”、“6折早餐”、“7折麥咖啡”、“免外送費”、“生日禮”等八大權益。只用點兩次餐,消費者就能回本。這種門檻很低、福利很具體的會員制,對消費者而言“何樂而不為”。呷哺的“暢吃卡”,顯然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

      同時,呷哺的付費會員模式與山姆超市等付費會員模式也有著顯著的差異。集團創始人認為,國內商超付費會員體系的成功印證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但是,超市銷售的日常快消品是高頻次消費,會員帶來的福利很直觀,而單個品牌的餐飲服務屬于低頻次消費,呷哺呷哺很難讓消費者信服,他們通過付費會員能夠得到足夠的優惠和福利。

      此外,會員模式主要面向品牌的忠誠用戶。有消費者在采訪中表示,“畢竟我是付了200多元的會員費進去的,為了優惠折扣及物超所值的消費體驗,之后在火鍋品牌上我可能就要一直選擇它,但我還是想嘗試更多的火鍋品牌。”對于新的消費者而言,208元的付費會員所意味著的“忠誠度”太過沉重。

      然而,呷哺呷哺目前的困境在于拉新,而非促活。翻臺率下降意味著客流量不足,反復收割小批老用戶只是杯水車薪,吸引新用戶消費才是當務之急。如上種種,都為呷哺暢吃卡的增收效果蒙上了陰影。

      “九死一生”的付費會員制

      在國內,付費會員制已經相當普及,大部分消費者都曾經為付費會員掏過錢,但消費者是否續費、續費多久則完全是另一個問題。

      前段時間,優酷首月1元會員的活動中,用戶支付1元后默認簽約1年的問題引起了很大爭議,可見部分用戶只是因低價優惠吸引而暫時成為會員,或者在有需要時才充會員,并沒有長期的會員需求。

      對于視頻APP來說,會員流失的問題也相當嚴重,騰訊Q1視頻付費會員數是1.13億,同比下降9%,會員流失的問題已持續了四個季度。

      在國外,付費會員制也并非是處處應驗的靈丹妙藥。亞馬遜在2005年推出了Prime會員制。然而,會員數量的增長建立在讓利的基礎上。近年來,迫于盈利壓力,亞馬遜幾度提高Prime會員費。有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高達23%的用戶取消了Prime會員服務。同時,41%的用戶使用時間不超過6個月。

      這些例子說明,要想依靠付費會員體系獲客,企業需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優惠力度不夠大,就吸引不到消費者;優惠力度太大,企業盈利壓力又會增加;即便企業真的找到了那個微妙且完美的平衡點,隨著通貨膨脹等大環境改變,這一平衡點必然會被打破,會員流失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所以,呷哺呷哺付費會員制的初衷是好的,但這一體系是否具備吸引力、有多少消費者愿意為之付費、這一體系能否真正帶來盈利,一系列的“能否”都是未知之數。

      目前,呷哺呷哺的市值距離巔峰時期已經跌了近55%。集團提出付費會員制的概念之后,許多投資機構都頗為關注,媒體也紛紛討論著這一計劃的效果和前景。縱使付費會員制的盈利效果可能不如預期那么好,它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資本市場對呷哺集團的信心,有望為門店擴張計劃造勢。

      付費會員模式,是呷哺集團的一枚新籌碼。集團已經認定,火鍋這一行業還有機遇,縱使內卷嚴重、內外壓力加重,集團也決意繼續往前走。

      參考資料:

      【1】《呷哺開啟“付費會員”模式,預計年底至少創收6個億?》,贏商網,2023年5月24日【2】《付費會員制能否成為呷哺新增長點》,澎湃新聞,2023年5月31日【3】《呷哺呷哺向左,海底撈向右》,坤輿商業觀察,2023年4月8日【4】《“斷臂”關店200家的呷哺呷哺,活過來了?》,觀網財經,2023年2月7日【5】《呷哺集團付費會員卡上線,首創跨品牌付費會員營銷模式》,北晚在線,2023年5月24日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