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各僑鄉一派熱鬧景象,獨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正吸引游客前去“打卡”。傍晚時分的赤坎古鎮風光迷人。 廣東赤坎古鎮僑鄉旅游度假區供圖
在廣東僑鄉江門,赤坎古鎮歷史上就以商埠聞名中外,在晚清民國時期隨著海外華僑華人“西風東漸”,迎來最輝煌的時刻。那里高聳碉樓、風貌老街、僑鄉民居、宗族祠堂、宗族圖書館等綿延3千米,走出了著名愛國僑領司徒美堂、革命烈士鄧一飛、中國電影拓荒者關文清等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代史進程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如今,赤坎古鎮華麗轉身,成為國內唯一以華僑文化為主題的古鎮旅游度假區。游客在赤坎古鎮的草地開展露營活動。程景偉 攝
文化街、作坊街、傳統手信街等街區風貌獨特,散發出歷史文化氣息和僑味,為游客全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體驗。入夜,從上空俯瞰,潭江之邊、騎樓之間,赤坎古鎮泛光夜景氣勢磅礴,夜幕下放映的露天電影,一盞盞色彩艷麗的河燈,還有高科技滿滿的音樂水舞秀......這些文化旅游新業態,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據悉,在項目規劃過程中,赤坎古鎮堅持在保護原本的基礎上進行活化利用,以歷史場景為脈絡、以傳統碉樓騎樓為依托,形成華僑歷史文化、商業綜合、休閑度假以及嶺南騎樓建筑景觀聚集帶。在深度挖掘在地文化的同時,也將與廣東特有的生活方式、僑鄉特有的歷史文化相結合,開啟別樣活動。在福建莆田的東大村,打造古民居IP是對僑村文化的最好傳承與創新。福建古田縣卓洋鄉前洋古村傳統格局和街巷保存完整,村內現存70余棟古厝。 寧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許多東大人下南洋謀生創業,事業有成后不忘桑梓,紛紛回鄉建造大厝、醫院和學校。莆仙特色和南洋美學在這里無縫融合,色彩濃烈豐富而極具沖擊力,精美的雕刻裝飾令人目不暇接。這些建筑正是文創靈感的來源。古民居以及依附其間的各式神獸、紋飾、花磚、門楣題刻等元素成為文化IP:古民居內威風凜凜、口中銜劍的“風獅爺”圖騰,變身可愛的卡通形象“東大獅”,成為游客們的最愛。而古民居的重樓飛檐、青瓦翹脊、立柱雕花等元素,也被設計組合成獨特的東大村“鄉村字體”。圖為在福建明溪縣,由意大利、匈牙利僑眷集資建設的歐僑小鎮。張麗君 攝
東大村以文化IP為基礎,建立了鄉村文化資產包,完成知識產權注冊80多項。同時,與多家企業合作,開發文化IP衍生商品,比如杯子、服飾、箱包、鞋帽等40多種品類。“我們還借助直播帶貨、IP授權、參加海峽兩岸文創展、個性化訂制等方式,拓寬文創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影響力。”東大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頗奇說。而今,這些獨特的文化IP在東大村內隨處可見。村子鄰里中心外的白墻上,“東大村”三個橙色的藝術大字活潑醒目,與旁邊高大圓潤、憨態可掬的“東大獅”相映成趣。就連各路口的旅游指示牌也透著創意巧思,上面有“東大獅”“東小貓”“東小汪”等文化IP形象,成為東大村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來源:中國日報、中新網、東南網、中國僑網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