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 | 記者 李瑤 潘之望 洪燕杰
冬奧會、世園會,是近年來北京市舉辦的兩件國際盛事,更是承辦地延慶區的綠色大事。
眼下,在延慶區檔案史志館南館,“筑夢媯川——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及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延慶賽區)檔案紀實展”正在展出。
(相關資料圖)
參觀展覽,不僅可以追憶世園會、冬奧會申辦、籌辦、舉辦的歷史進程,一覽“后世園”“后冬奧”時代的豐碩成果,還能從一個個珍貴的照片、文書、視頻、實物中看到大時代、大事件下,普通人追逐夢想的動人時刻。
觀展·解碼
展覽設計歷時一年 經過26輪修改完善
展覽以世園會、冬奧會的“申辦-籌辦-舉辦-后續利用”各階段產生的照片、文書、錄像、實物等檔案為主要內容,包括序廳、世園篇、冬奧篇、尾廳四部分,展陳面積962平方米,展出照片檔案314張,實物檔案200余件,視頻文件約200分鐘。
其中,世園部分展示了在2019北京世園會申辦、籌辦、舉辦過程中,獲得認可申請、規劃、選址騰退、各方面全方位服務保障、開閉幕式以及開園盛況等的檔案內容。冬奧部分展示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的踏勘、踩點、申辦、獲得舉辦權、場館建設、運行測試、服務保障、賽事盛況等的檔案內容。
此次展覽于2021年11月著手設計,歷時一年時間,通過多方廣泛征詢意見,先后進行了26輪設計修改完善。今年4月28日,在延慶區檔案史志館南館正式對外展出。
觀展·亮點
“延慶榜樣”的隱形勛章
一件白色運動衣、六塊金光閃閃的金牌,還有榮譽證書、徽章,雋秀的個人簽名,在冬奧篇的玻璃展柜里,有一個展柜只屬于一個人——陳建新。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
“他是我們34.6萬延慶鄉親的偶像!”帶領參觀者到展柜前駐足,延慶區檔案史志館接收科科長張揚自豪地夸起來。
張揚的話不假。陳建新,延慶幾乎無人不知,他今年31歲,是土生土長的延慶人。曾經,一場意外讓他的雙腿失去了知覺,但他并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選擇練習冰壺。22歲時,他加入北京輪椅冰壺隊,開始了自己的運動員生涯。2018年,陳建新與隊友獲得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比賽金牌,實現中國歷史上冬殘奧會金牌零的突破。此后,陳建新就有一個心愿,“延慶是2022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地之一,如果我有幸參加北京冬殘奧會,我一定盡自己最大努力,拿一個好成績。”2022年,在家門口舉辦的冬殘奧盛會上,陳建新終于圓夢了,和隊友一起蟬聯冠軍,贏得全世界觀眾的喝彩!
“去年9月,我們代表延慶區檔案史志館,拜訪了陳建新。知道我們要來,他把歷次榮獲的大大小小數塊獎牌和榮譽證書擺上茶幾,與我們熱情地分享了比賽經歷和訓練故事。”張揚回憶,陳建新拿出訓練時穿的一件白色運動短袖,交給了我們。這件短袖伴隨陳建新多年,雖然已經清洗干凈,但從領口、袖口,仍可隱隱看出一些淡黃色的痕跡,“那是他長期訓練汗水浸濕衣領留下的,更是他的一塊隱形勛章。”
此外,陳建新還捐贈了第九屆、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2018年全國殘疾人冰壺錦標賽等賽事輪椅冰壺項目的六塊金牌,以及榮譽證書、徽章、個人簽名等自己所有相關冬殘奧檔案,允許延慶區檔案史志館進行復刻并永久保存。如今,這些全都在此展出。
展出陳建新捐贈的獎牌。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期間,陳建新還擔任了冬殘奧火炬傳遞儀式第1棒火炬手,并在冬殘奧會開幕式上作為參賽運動員代表宣誓。陳建新一直是延慶人的驕傲,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勵著延慶鄉親。“陳建新哥哥頑強拼搏、不向命運低頭,不僅創造了人生的精彩,更為我們這些后輩帶來鼓舞。他是當之無愧的榜樣,我要向他學習!”參觀了展覽,來自延慶區第一中學的學生王夢雪說。
為冬奧找雪道的“活地圖”
一根一米多長的登山杖,一雙四處可見磨損痕跡的登山鞋、一副手套,還有一個手電。看見這些,您會想到什么?大概率是一位資深的徒步者。
確實如此,展柜里的這些裝備同屬于一位徒步者,但遠遠不限于此。他為冬奧找雪道,他是延慶的“活地圖”——霍高智。
霍高智考察時使用的手套。
霍高智考察時使用的手電。
霍高智在延慶區地質公園管理處工作,多年來喜歡登山,“為了鍛煉身體,我從2004年開始,每周末都攀登延慶的山峰。經過10年的攀登,我把延慶的山走遍了、走熟了,也就成了延慶登山的名人。”2013年,國家計劃申辦冬奧會,但沒找到適合建設高山滑雪場的大山,延慶區政府辦找到他,“希望活地圖帶專家們上山看看。”
為了給高山滑雪項目找雪道,霍高智推薦了海陀山、南猴頂、鳳凰坨三個場地,并帶領相關人員一起進山實地考察。沒有道路,只有密林和巖石,霍高智和隊員們拿著登山杖,撥開荊棘,靠兩條腿蹚出一條路,在復雜的山地中穿梭。
更困難的是測繪,用光學方法測量需要測點之間可視,植被太密,光也無法精準定點。“我們就往高處走,往懸崖峭壁上走,像山羊一樣登上山頭,在凸出的大石頭上建點。”霍高智回憶。
有時,還要面臨惡劣天氣的考驗。“記得有一次進山測繪,氣溫達到零下30攝氏度,盡管全副武裝,我回來后一看,脖子已經凍傷,青紫了一大片。”當時家人看著格外心疼,但霍高智卻沒有怨言:“辦冬奧那么大的事,我能出一份力,太光榮了。”
就這樣,一遍遍地向高點進發,一次次克服困難,在申奧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帶領測繪、氣象、水務、地質等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爬了一百多次小海陀山。最終,霍高智提出五條滑雪路線供專家參考,專家們選定了其中的一條。
為了給冬奧找雪道,霍高智走壞了不少登山鞋、用壞了一批登山設備。2022年3月,延慶區面向社會發布了《征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檔案資料倡議書》,并主動聯系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參與者,提醒注意留存相關檔案資料,鼓勵他們積極向檔案館捐贈檔案。看到倡議,霍高智主動向延慶區檔案史志館捐贈了選址用的登山杖、登山鞋、手電、手套。
“申辦舉辦冬奧會,是國家的大事。希望這些物件能成為冬奧申辦中的一個小記錄,讓后來者了解那段故事。”霍高智說。
世園拆遷老村古樹留影
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園會在雄偉的長城腳下,美麗的媯水河畔盛大開幕,2000多種奇花異草跨越山川湖海展露芳華,舉世矚目。
世園會園區位于延慶南部,以延慶鎮李四官莊、谷家營村及其一旁的媯河郊野公園為藍本,幫助兩個村莊的村民搬遷上樓后,設計師們遵照原有山水林田的肌理,建造了這座山水大花園。
在建設中,“生態優先 師法自然”成為重要原則。大到林田的肌理、河流的分布、山勢的走向,小到一棵古樹、一口老井,都盡量保留,尤其是整個原地保留了5萬余株大樹,營造了一屆“林蔭下的世園會”。
“這不就是咱們的老國槐嗎?還有那棵老榆樹。”2019年世園會開幕前的壓力測試,第一次走進園區,李四官莊村村民張濤、姚桂英一眼就認出了家門口的古樹,興奮不已。除此之外,還有村里的老烽火臺,也原址保留,成為大花園中的一景。此次展覽中,這些古樹、烽火臺、村莊原貌的珍貴照片都被展示了出來。
更令村民們欣喜的是,這次展覽還展出了2015年搬遷前谷家營村部分村民的合影。2015年,世園會圍欄區劃定,涉及延慶鎮李四官莊和谷家營兩個村,400余戶村民搬遷。“故土難離,就在最后搬家的時候,我們一起在村委會前拍了一張全家福,記錄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村民老谷向記者介紹。
如今,距離李四官莊和谷家營兩村村民回遷已有6年,老村子撤村建居,村民們住上了嶄新現代的樓房。根據兩村地理方位,李四官莊為博園雅居東區社區,谷家營村為博園雅居西區社區。“現在,走路十幾分鐘就是世園公園一號門,想老村子了,我們就回園子里看看,感覺家一直都在。”姚桂英說。
觀展·解碼
展期:常設展覽
時間:工作日9時到17時
地點:北京市延慶區檔案史志館南館(延慶區百蓮路75號)
票價:免費,參觀至少需要提前三日預約
預約電話:010-69171460、010-6914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