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輿情 > 正文
      【何以中國】文脈頌中華·國潮少年派|國粹搖身變國潮,舊曲而今暢新聲
      來源:未來網 2023-07-09 20:21:07


      (相關資料圖)

      “念白抑揚含頓挫,唱腔委婉透激昂。”扮相英俊的老生捋著胡子講起了故事,靈巧動人的花旦舞姿韻味十足,扮著花臉的丑行出場便引發滿堂笑聲……生旦凈丑都是角,唱念做打不言苦。京劇的聲音穿越千年,一出非遺好戲正在新時代舞臺上演。

      京劇作為我國影響巨大的戲曲劇種,背后有著眾多的藝術支撐。一場京劇離不開京劇臉譜、京胡、燈光道具等的輔助,將這其中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單獨拿出來看,其內涵都是極其豐富、極具魅力的。這種豐富性也讓我們意識到國粹的隕落將是中華文化的巨大損失,京劇的傳承迫在眉睫。

      國粹流傳千年,“傳承”不能靠“速成”,京劇傳承人要的就是一個“練”字——京劇演員在舞臺上的亮相僅有一時,功夫卻要下在臺下的日夜勤練中。如今我們談起非遺,都離不開創新,但對于以京劇為代表的劇目非遺來說,“守正”始終是“創新”的精神內核,守住這門藝術的初心,守好國粹的標準,方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

      京劇誕生于歷史的舞臺,也應適應當下的傳播環境。如今人們的文化生活形式越來越豐富,除了京劇迷可能很少有人會選擇在茶余飯后聊起京劇,更不用說專門去看一場京劇演出了,這是京劇發展遇到的現實困境。但值得欣喜的是,有人在為京劇的傳承注入“源源活水”。2019年“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上海市京劇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珮瑜開辦“京劇其實很好玩”線上課程,讓更多人感受到京劇這門藝術的樂趣所在;“90后”京劇傳承人果小菁借助抖音平臺向人們展示京劇演員幕后的日常,為原本束之高閣的京劇藝術“祛魅”。這種創新式的傳播引領年輕一代走進非遺,體悟京劇魅力,推動了京劇藝術的活態傳承。

      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是青少年最好的美育養料,了解國粹是學習中華文化的重要一課。如今,京劇不僅走進校園融入日常教育,為青少年唱響國粹之聲,還搭上了數字傳播技術的快車,使廣大新時代青少年能夠以新的視角感受京劇的獨特魅力,在生活中厚植中華文化之根。

      京劇是一種符號,一部部經典劇目標記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脈絡;京劇是一種元素,一張張精美臉譜凝聚了中華文化的審美旨趣;京劇更是一種象征,一聲聲嘹亮念白講述著令人驕傲的中國故事。如果說親身學習京劇的唱念做打太難,那么多多了解我國的非遺文化,力所能及地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點事情,也是身為中國人的心意和擔當。

      策劃:管真真 姚凌

      漫畫:陳義超

      文字:徐可心 路晴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支持項目)

      關鍵詞

      圖片新聞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